十五个国家签署了禁止战争的凯洛格-布里安条约。最终将有 61 个国家签署。

《凯洛格-布里昂条约》或《巴黎条约》——正式名称为《放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总条约》——是 1928 年的一项国际和平协议,其中签署国承诺不使用战争来解决“任何性质的争端或冲突”或它们可能来自何种起源,可能在它们之间产生”。该协议于 1928 年 8 月 27 日由德国、法国和美国签署,随后大多数其他国家也签署了该协议。该公约由法国和美国赞助,以其作者美国国务卿弗兰克·B·凯洛格和法国外交部长阿里斯蒂德·白里安的名字命名。该协议是在国际联盟之外缔结的,并且仍然有效。一个普遍的批评是,凯洛格-布里昂协议没有实现其所有目标,但可以说它取得了一些成功。它无法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它是 1946 年审判和处决纳粹领导人的基地。此外,1945 年后宣战变得非常罕见。然而,它也因其道德主义、法制主义和缺乏影响力而受到嘲笑关于外交政策。该协议没有执行机制,许多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认为它几乎不相关且无效。然而,该协议确实成为危害和平罪概念的法律基础,纽伦堡法庭和东京法庭为此审判并处决了负责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领导人。 1929 年 2 月 9 日,苏联及其西方邻国,包括罗马尼亚,同意在不等待其他西方签署国批准的情况下实施《凯洛格-布里安条约》。比萨拉比亚问题使罗马尼亚和苏联之间的协议具有挑战性,各国之间在比萨拉比亚问题上的争端仍在继续。与《凯洛格-布里昂条约》中的条款类似的条款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和其他条约,从而产生了一项更激进的美国外交政策始于该协议的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