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斯大林,格鲁吉亚-俄罗斯元帅和政治家,苏联第四任总理(卒于 1953 年)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生于 Ioseb Besarionis dze Jughashvili;1878 年 12 月 18 日 [OS 12 月 6 日] 1878 年 - 1953 年 3 月 5 日)是格鲁吉亚革命和苏联政治领袖,从 1922 年到 1953 年去世,他一直统治着苏联。他担任总书记苏联共产党主席(1922-1952)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41-1953)。最初作为集体领导的一部分治理国家,他巩固了权力,在 1930 年代成为独裁者。在意识形态上坚持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他将这些思想形式化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他自己的政策则被称为斯大林主义。

斯大林出生于俄罗斯帝国(现格鲁吉亚)哥里的一个贫困家庭,曾就读于第比利斯神学院,最终加入马克思主义的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他继续编辑党的报纸《真理报》,并通过抢劫、绑架和保护球为弗拉基米尔·列宁的布尔什维克派系筹集资金。多次被捕,他经历了几次国内流放。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期间夺取政权并于 1917 年在新成立的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一党制国家后,斯大林加入了执政的政治局。在监督苏联于 1922 年成立之前,斯大林在俄罗斯内战中服役,在 1924 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接管了该国。在斯大林统治下,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成为该党教条的核心信条。由于他的五年计划,该国经历了农业集体化和快速工业化,形成了中央集权经济。这导致了粮食生产的严重中断,导致了 1932-33 年的饥荒。为了铲除被指控的“工人阶级的敌人”,斯大林发起了大清洗,在 1934 年至 1939 年间,超过 100 万人被监禁,至少 70 万人被处决。到 1937 年,他对党和政府有了绝对的控制权。

斯大林通过共产国际在国外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在 1930 年代支持欧洲的反法西斯运动,尤其是在西班牙内战中。 1939年,他的政权与纳粹德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导致苏联入侵波兰。德国于 1941 年入侵苏联结束了该条约。尽管最初遭遇挫折,但苏联红军击退了德国的入侵并于 1945 年占领了柏林,从而结束了欧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争期间,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国家,以及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然后在整个中东欧和朝鲜建立了与苏联结盟的政府。他还与中国新的共产党政府结盟。苏联和美国崛起为全球超级大国,并进入了紧张时期,即冷战时期。斯大林于 1949 年主持了苏联战后重建和原子弹的研制。在这些年里,该国经历了另一场大饥荒和一场以医生阴谋告终的反犹运动。 1953 年斯大林去世后,他最终由尼基塔·赫鲁晓夫继任,后者随后谴责他的统治并开始对苏联社会进行去斯大林化。

斯大林被广泛认为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国际马克思列宁主义运动中普遍存在的个人崇拜的对象,该运动将他尊为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的拥护者。自 1991 年苏联解体以来,斯大林在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作为战时的胜利领袖,巩固了苏联作为世界领先大国的地位,在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保持了声望。相反,他的政权被描述为极权主义,并因监督大规模镇压、种族清洗、大规模驱逐、数十万人处决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的饥荒而受到广泛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