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将他的帝国重新命名为“元”(元yuán),正式标志着蒙古和中国元朝的开始。

元朝(汉语:;拼音:Yuncho),正式名称为大元(汉语:;拼音:D Yun;中蒙古语:Yeke Yuwan Ulus,字面意思是“大元国”),是由蒙古人领导的中国帝国王朝和蒙古帝国分裂后的继承国。它由博尔吉金氏的蒙古帝国第五代可汗皇帝忽必烈建立,从1271年持续到1368年。在中国正统史学中,元朝继宋朝之前,在明朝之前。

尽管成吉思汗于 1206 年即位,封为汉式皇帝,蒙古帝国统治了包括现代中国北方在内的领土数十年,但直到 1271 年,忽必烈才正式以传统汉风格宣布王朝,直到1279年,南宋在衙门之战中被击败,征服才完成。至此,他的王国与其他蒙古领导的汗国隔绝,控制了现代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包括现代蒙古。这是第一个由非汉族建立的统治全中国的王朝。 1368年,明朝击败元军后,成吉思汗统治者撤退到蒙古高原并继续统治,直到1635年他们向后晋(后来演变为清朝)投降。臀国在史学上被称为北元朝。元朝皇帝有的掌握汉语,有的皇帝只使用自己的母语蒙古语和八思巴文字。蒙古帝国分裂后,元朝是由蒙克的继承人统治的汗国。在中国官方历史中,元朝承担了天命。忽必烈建立了王朝,但他将祖父成吉思汗作为王朝的正式创建者列入皇室记录,并赋予他太祖的庙号。忽必烈在1271年颁布的《敕令》中宣布新朝代为大元,并宣称中国历代王朝从三皇五帝到唐朝继位。 ,忽必烈还声称大汗的称号,至高无上的其他继承汗国:察合台、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因此,元有时也被称为大汗帝国。然而,虽然元朝皇帝的至高无上的主张有时得到西方可汗的认可,但他们的臣服是名义上的,并且各自继续各自独立的发展。

忽必烈(也拼写为 Qubilai 或 Kübilai;蒙古语:Хубилай,罗马化:Khubilai;中文:忽禅必烈;拼音:Hūbìliè;1215 年 9 月 23 日 - 1294 年 2 月 18 日),1260 年至 1294 年在位,为 Setsen Khan(ᠰᠡᠴᠡᠨᠬᠴᠭᠨᠬᠴᠭᠠᠬᠴᠭᠠ )和忽必烈皇帝(忽必烈皇帝),是蒙古帝国的第五位可汗皇帝,虽然在帝国分裂后这是一个名义上的地位。他于 1271 年宣布帝国的朝代名称“大元”,并统治元中国直到他在 1294 年去世,以他的庙号 Shizu 被追授为元世祖(中文:元世祖;拼音:Yuán Shìzǔ)。

忽必烈是托鲁伊的第四个儿子(他与高尔嘎塔尼·贝基的第二个儿子),也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1260 年成吉思汗去世时,他年仅 12 岁,继其哥哥蒙哥成为可汗后,他不得不在持续到 1264 年的托鲁伊内战中击败弟弟阿里克伯克。这一事件标志着帝国分裂的开始。忽必烈的真正权力仅限于元帝国,尽管作为可汗,他仍然在伊尔汗国拥有影响力,在金帐汗国的影响力要小得多。如果把当时的蒙古帝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他的疆域从太平洋到黑海,从西伯利亚到现在的阿富汗。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统治了今天的中国,蒙古、韩国及部分邻近地区;作为可汗,他还在中东和欧洲积累了影响力。他担任了中国皇帝的角色。到 1279 年,蒙古完成了对宋朝的征服,忽必烈成为第一个统一全中国的非汉皇帝。

忽必烈御像是元朝帝后画像册的一部分,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白色,忽必烈的御服颜色,是元朝的御用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