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甫启程前往成都,由诗人裴迪接待。

唐朝(,[tʰǎŋ];中文:唐朝),或唐朝,是中国的一个帝国王朝,统治时间为公元 618 年至 907 年,中间为 690 年至 705 年。它之前是隋朝,之后是五朝十国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唐代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高峰,是世界文化的黄金时代。通过早期统治者的军事行动获得的唐领土可以与汉朝相媲美。

李氏建立王朝,在隋朝衰亡中夺取政权,开启了王朝统治上半期的进步和稳定时期。 690-705 年,武则天登基,宣布武周王朝,成为唯一合法的中国皇后,王朝正式中断。毁灭性的安禄山叛乱(755-763)震动了全国,导致王朝后半期中央权威的衰落。与前隋朝一样,唐朝维持文官制度,通过标准化考试和推荐上任来招募士大夫。 9 世纪,被称为节度使的地方军事长官的崛起破坏了这种民事秩序。 9世纪下半叶王朝和中央政府走向衰落;农业叛乱导致大规模人口流失和流离失所、普遍贫困以及进一步的政府功能失调,最终在 907 年结束了王朝。

唐都长安(今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7 世纪和 8 世纪的两次人口普查估计该帝国的人口约为 5000 万,到王朝末期估计增长到 8000 万。从其众多臣民中,王朝召集了数十万军队的专业和征召军队,与游牧大国争夺内亚和丝绸之路沿线利润丰厚的贸易路线的控制权。遥远的王国和国家向唐朝进贡,而唐也通过保护制度间接控制了几个地区。除了政治霸权外,唐朝还对日本和韩国等东亚邻国施加了强大的文化影响。中国文化在唐代蓬勃发展并进一步成熟。传统上被认为是中国诗歌最伟大的时代。中国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李白和杜甫都属于这个时代,与王维等诗人共同为唐诗三百首作出了贡献。韩干、张玄、周放等多位著名画家活跃,中国宫廷音乐以流行的琵琶等乐器蓬勃发展。唐代学者编纂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献,以及百科全书和地理著作。显着的创新包括木版印刷的发展。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本土教派日益突出。然而,840年代武宗颁布政策镇压佛教,其影响力随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