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开始从河内撤退,结束了中国对东越的统治。
明朝 (),正式名称为大明,是蒙古领导的元朝灭亡后 1368 年至 1644 年中国的统治王朝。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皇朝。尽管北京的主要首都在 1644 年被李自成领导的叛乱(他建立了顺朝,很快被满族领导的清朝取代),但许多由明朝皇室残余统治的残暴政权——统称为南明——幸存至 1662 年。洪武皇帝(1368-1398 年在位)试图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村社区社会,这些社区在一个僵化、固定的系统中有序地进行,以保证和支持他的王朝的永久士兵阶层:帝国的常备军突破100万,南京海军船坞规模世界第一。他还非常小心地打破了宫廷太监和无关权贵的权力,将他的许多儿子分封在中国各地,并试图通过一套出版的朝代指示来引导这些王子。 1402 年,他的继任者建文帝试图削弱他叔叔的权力,引发了靖南战役,这场起义使燕王继位为永乐帝。京城改名北京,修建紫禁城,恢复了大运河,恢复了科举制。他奖励他的太监支持者,并利用他们来制衡儒家的士大夫。一号郑和率领七次大航海,远赴印度洋,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新皇帝和新派系的兴起减少了这种奢侈。 1449年土木危机期间,正统皇帝被俘,彻底结束了他们。帝国海军被允许年久失修,而强迫劳动建造了辽东的栅栏,并将中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固成现代形式。整个帝国每十年进行一次大范围的人口普查,但为了避免劳力和税收的愿望以及在南京庞大的档案存储和审查的困难,阻碍了准确的数字。明末人口估计在 160 到 2 亿之间,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官方记录中消失或将他们的土地“捐赠”给免税的太监或寺庙,必要的收入被越来越少的农民挤出。旨在保护海岸免受“日本”海盗袭击的海津法律反而将许多人变成了走私者和海盗。
然而,到了 16 世纪,欧洲贸易的扩张——尽管仅限于广州等广州附近的岛屿——将哥伦比亚的农作物、植物和动物交流传播到中国,将辣椒引入川菜以及高产的玉米和土豆,这减少了饥荒并刺激了人口增长。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贸易的增长为中国产品创造了新的需求,并导致日本和美国白银大量涌入。这种丰富的货币使明朝经济重新货币化,其纸币屡屡遭受恶性通货膨胀,不再受信任。虽然传统儒家反对商业和它创造的新富人的如此突出的作用,但王阳明引入的异端观点允许了一种更包容的态度。张居正最初成功的改革证明是毁灭性的,因为小冰河时代造成的农业放缓加上日本和西班牙的政策变化迅速切断了现在农民纳税所必需的白银供应。再加上歉收、洪水和流行病,王朝在起义领袖李自成面前垮台,李自成本人不久后被建立清朝的满族领导的八旗军队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