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象征性的抵抗之后,被基督徒尊为耶稣故乡的拿撒勒市在 1948 年阿以战争的德克尔行动中向以色列军队投降。
1948 年(或第一次)阿以战争是 19471949 年巴勒斯坦战争的第二阶段和最后阶段。它在 1948 年 5 月 14 日午夜英国对巴勒斯坦的托管结束后正式开始;当天早些时候,以色列发表了独立宣言,阿拉伯国家的军事联盟于 5 月 15 日上午进入英属巴勒斯坦领土。
19471949 年巴勒斯坦战争的第一次死亡发生在 1947 年 11 月 30 日,当时两辆载有犹太人的公共汽车遭到伏击。自 1917 年《贝尔福宣言》和 1920 年英国建立巴勒斯坦托管地以来,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以及他们各自与英国军队之间一直存在紧张和冲突。英国的政策令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感到不满。阿拉伯反对派发展成19361939年巴勒斯坦阿拉伯起义,而犹太人反对派发展成19441947年巴勒斯坦犹太人起义。 1947 年,这些持续的紧张局势在 1947 年 11 月 29 日通过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计划后爆发为内战,该计划计划将巴勒斯坦分为阿拉伯国家、犹太国家和包括耶路撒冷和伯利恒。
1948 年 5 月 15 日,继前一天以色列宣布独立后,内战演变为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埃及、外约旦、叙利亚和来自伊拉克的远征军进入巴勒斯坦。入侵部队控制了阿拉伯地区,并立即袭击了以色列军队和几个犹太人定居点。长达 10 个月的战斗主要发生在英国托管地以及西奈半岛和黎巴嫩南部,被几个休战期打断。由于战争,以色列国控制了联合国提议的地区犹太国家,以及拟建阿拉伯国家的几乎 60% 的地区,包括雅法、吕达和拉姆勒地区、上加利利、内盖夫的部分地区和特拉维夫耶路撒冷公路沿线的宽阔地带。以色列还控制了西耶路撒冷,该地区原本是耶路撒冷及其周边地区国际区的一部分。外约旦控制了东耶路撒冷和被称为约旦河西岸的地方,并于次年将其吞并,埃及军队控制了加沙地带。在 1948 年 12 月 1 日的杰里科会议上,2,000 名巴勒斯坦代表呼吁将巴勒斯坦和外约旦统一作为迈向阿拉伯全面统一的一步。冲突引发了整个中东地区的重大人口变化。大约 700,000 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后来成为以色列的地区逃离或被驱逐出家园,他们成为巴勒斯坦难民,他们称之为 Nakba(“灾难”)。战后三年,约有 700,000 名犹太人移居以色列。大约 260,000 名犹太人在战时和战后立即从阿拉伯世界迁往以色列。
拿撒勒(NAZ-ər-əth;阿拉伯语:النَّاصِرَة,an-Nāṣira;希伯来语:נָצְרַת,Nāṣəraṯ;阿拉姆语:RRREXT,Naṣrath)是以色列北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拿撒勒被称为“以色列的阿拉伯首都”。 2019 年,其人口为 77,445 人。居民主要是以色列的阿拉伯公民,其中 69% 是穆斯林,30.9% 是基督徒。 Nof HaGalil(原名“拿撒勒伊利特”),于 1974 年 6 月宣布为独立城市,与旧拿撒勒并肩而建,2014 年有 40,312 名犹太人。在新约中,该镇被描述为耶稣童年的家,因此,这里是基督教朝圣的中心,有许多纪念圣经事件的神殿。作为以色列最大的阿拉伯城市,拿撒勒是以色列阿拉伯公民的文化、政治、宗教、经济和商业中心,也是阿拉伯和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