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在伊斯兰革命后采用了新的“圣”旗。
伊朗革命(波斯语:,罗马化:Enqelb-e Irn,发音为[eelbe in]),也被称为伊斯兰革命(波斯语:,罗马化:Enqelb-e Eslm)是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推翻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Shah Mohammad Reza Pahlavi) 领导下的巴列维王朝,并用伊斯兰共和国取代了他的政府,该共和国由起义派系之一的领导人阿亚图拉鲁霍拉·霍梅尼 (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 统治。这场革命得到了各种左翼和伊斯兰组织的支持。1953 年伊朗政变后,巴列维与美国和西方集团结盟,作为威权君主更加坚定地统治。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的支持来继续掌权26年。这导致了 1963 年的白色革命和 1964 年阿亚图拉霍梅尼的逮捕和流放。在霍梅尼与国王之间的巨大紧张局势中,示威活动于 1977 年 10 月开始,发展成为一场包括世俗和宗教因素的公民抵抗运动。 1978 年,被视为革命导火索的雷克斯电影院被烧毁,抗议活动迅速加剧,同年 8 月至 12 月期间,罢工和示威活动使该国陷入瘫痪。
1979 年 1 月 16 日,沙阿作为最后一位波斯君主离开伊朗流放,将他的职责交给了摄政委员会和反对派总理沙普尔·巴赫蒂亚尔。阿亚图拉霍梅尼应政府邀请返回伊朗,并返回德黑兰受到数千名伊朗人的问候。不久之后,2 月 11 日,当游击队和反叛部队在武装巷战中压倒忠于国王的军队时,王室统治崩溃了,霍梅尼获得了官方权力。伊朗于 1979 年 4 月 1 日通过全民公决投票决定成为一个伊斯兰共和国,并制定和批准了一部新的神权共和制宪法,霍梅尼于 1979 年 12 月成为该国的最高领导人。
这场革命之所以不同寻常,是因为它给全世界带来了惊喜。它缺乏许多革命的习惯性原因(战争失败、金融危机、农民起义或心怀不满的军队);发生在一个正在经历相对繁荣的国家;以极快的速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受欢迎;导致许多伊朗人流亡;并以跨越威权主义和极权主义之间的 velayat-e faqih(或伊斯兰法学家的监护权)概念为基础的反西方神权政体取代了亲西方的世俗威权君主制。除此之外,革命还寻求地区范围内的什叶派复兴,并铲除中东现有的占主导地位的阿拉伯逊尼派霸权。
伊朗国/区旗(波斯语:شرحمایران,罗马化:Parčam-èIrân,发音[Pʰæɾˌtʃʰæmeʔiːɾɒːn]),也被称为三色旗帜(شرحمسهرنگایرانparčam-èserang-èirân[pʰæɾˌtəæmese $$$ʔiːɾɒːn] ),是一种三色,由绿色、白色和红色的等量水平带组成,红色的国徽(“阿拉”)位于白色带的中心,塔克比尔(takbir)以白色的库法文书写 11 次,位于底部绿色和红色带的顶部。这面旗帜于 1980 年 7 月 29 日通过,以反映 1979 年伊朗革命带来的变化,这导致巴列维君主制被伊斯兰共和国取代,得到广泛支持范围内的伊斯兰组织和学生运动。为反对伊朗现政权,一些伊朗流亡者(特别是在洛杉矶、巴黎、伦敦、柏林、阿姆斯特丹等地)继续使用以狮子和太阳为中心的伊朗三色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