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向立陶宛发出最后通牒,导致立陶宛失去独立。

苏联在 1940 年 6 月 14 日午夜前向立陶宛发出最后通牒。苏联以正式的借口要求允许数量不详的苏联士兵进入立陶宛领土,并要求一个新的亲苏政府(后来被称为作为“人民政府”)成立。最后通牒和立陶宛随后并入苏联源于 1939 年 8 月《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将东欧划分为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立陶宛与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一起落入苏联势力范围.根据 1939 年 10 月的苏联-立陶宛互助条约,立陶宛同意允许大约 20,000 名苏联军队驻扎在立陶宛境内的基地,以换取维尔纽斯地区(以前的波兰领土)的一部分。与芬兰的冬季战争推迟了苏联在其势力范围内确立其主导地位的进一步行动,并于 1940 年春天德国在西欧快速推进时恢复。尽管该国的独立受到威胁,立陶宛当局几乎没有为突发事件做准备,也没有为最后通牒做好准备。

苏军已经按照互助条约驻扎在该国,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军事抵抗。 6月15日,立陶宛无条件接受了最后通牒,失去了独立。苏联试图向世界表明,这不是军事占领和兼并,而是当地民众要求加入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此相符,苏维埃采取了半合法的程序:他们控制了政府机构,建立了一个傀儡政府,并对人民议会进行了表演性的选举。在第一次会议上,议会宣布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请求加入苏联。该请愿书于 1940 年 8 月 3 日被苏联最高苏维埃正式接受。与此同时,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也发生了几乎相同的过程。立陶宛在 1990 年 3 月 11 日宣布《重新建立立陶宛国法》之前不会重新获得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