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ard Van Orman Quine,美国哲学家和学者(2000 年逝世)

威拉德·范·奥曼·奎因(Willard Van Orman Quine;1908 年 6 月 25 日 - 2000 年 12 月 25 日)是美国分析传统中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被公认为“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 .从 1930 年到 70 年后去世,奎因一直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隶属于哈佛大学,先是学生,然后是教授。 1956 年至 1978 年,他担任哈佛大学埃德加·皮尔斯哲学教授。

奎因是逻辑和集合论的老师。奎因以他的立场而闻名,一阶逻辑是唯一名副其实的逻辑,并发展了自己的数学和集合论系统,被称为新基础。在数学哲学方面,他和他的哈佛同事希拉里·普特南 (Hilary Putnam) 提出了 Quine-Putnam 不可或缺性论证,这是对数学实体真实性的论证。然而,他是哲学不是概念分析,而是与科学连续的观点的主要支持者。经验科学的抽象分支。这导致了他著名的俏皮话“科学哲学就是哲学”。他领导了“从科学本身的资源中系统地理解科学的尝试”,并发展了一种有影响力的自然化认识论,试图为“我们如何在微薄的感官输入的基础上发展复杂的科学理论提供一种改进的科学解释”。他还提倡科学中的本体论相对论,被称为 Duhem-Quine 命题。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论文《论有什么》(1948 年),该论文阐明了伯特兰·罗素的描述理论,并包含了奎因关于本体论承诺的著名格言,“存在就是成为变量的价值”,以及“存在的两个教条”。 Empiricism”(1951),它攻击了传统的分析综合区分和还原论,破坏了当时流行的逻辑实证主义,而是提倡一种语义整体论的形式。它们还包括主张一种连贯主义的《信念之网》和进一步发展这些立场并介绍了奎因著名的翻译不确定性论点的《词与对象》(1960),主张一种行为主义的意义理论。

2009 年在分析哲学家中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将奎因列为过去两个世纪中第五位最重要的哲学家。他在 1993 年获得了第一个逻辑和哲学肖克奖,以表彰他“系统和深入地讨论了语言和交流的学习如何基于社会可用的证据,以及由此对知识和语言意义理论的影响”。 1996 年,他因“基于对逻辑、认识论、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的敏锐洞察力提出了众多理论,对 20 世纪哲学的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获得了京都艺术和哲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