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被处置,在大气中分解,然后落入斐济附近的南太平洋。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于 2001 年 3 月 23 日结束其任务,当时它被带出轨道,进入大气层并被摧毁。主要组件的使用年限约为 5 至 15 年,包括 Mir 核心模块、Kvant-1、Kvant-2、Kristall、Spektr、Priroda 和对接模块。尽管俄罗斯对和平号的未来持乐观态度,但该国对国际空间站计划的承诺没有给和平号提供资金支持。此次脱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等待大气阻力将轨道衰减到平均 220 公里(140 英里)。这始于 Progress M1-5 的对接。第二阶段是将空间站转移到 165 x 220 公里(103 英里 137 英里)的轨道上。这是通过在 2001 年 3 月 23 日 00:32 UTC 和 02:01 UTC 两次燃烧 Progress M1-5 的控制引擎来实现的。在两个轨道暂停之后,Mir 脱离轨道的第三阶段和最后阶段以 Progress 的发射开始M1-5 的控制引擎和主引擎在 05:08 UTC,持续了 22 分钟多一点。世界标准时间 05:44 发生在斐济楠迪附近,海拔 100 公里(62 英里)的大气进入。
和平号空间站(俄语:Мир,国际音标:[ˈmʲir];lit. “和平”或“世界”)是一个空间站,于 1986 年至 2001 年在低地球轨道上运行,由苏联运营,后来由俄罗斯运营。和平号空间站是第一个模块化空间站,于 1986 年至 1996 年在轨道上组装。它的质量比以前的任何航天器都要大。当时它是轨道上最大的人造卫星,在和平号的轨道衰变后由国际空间站 (ISS) 接替。该站是一个微重力研究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其中进行生物学、人类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气象学和航天器系统的实验,目标是开发永久占领太空所需的技术。
和平号空间站是第一个在轨道上连续有人居住的长期研究站,并保持着人类在太空中持续时间最长的记录,为 3,644 天,直到 2010 年 10 月 23 日被国际空间站超越。太空飞行,瓦莱里波利亚科夫在 1994 年至 1995 年间在空间站上度过了 437 天 18 小时。和平号在其 15 年的使用寿命中总共被占用了 12 年半,有能力支持三名常驻机组人员,或更大的工作人员进行短期访问。
随着礼炮计划的成功,和平号代表了苏联空间站计划的下一阶段。该站的第一个模块,称为核心模块或基础模块,于 1986 年发射,随后还有六个模块。质子火箭用于发射除对接舱外的所有组件,对接舱由美国航天飞机任务 STS-74 于 1995 年安装。完成后,该站由七个加压舱和几个非加压舱组成。电力由直接连接到模块的几个光伏阵列提供。该站保持在 296 公里(184 英里)和 421 公里(262 英里)高度之间的轨道上,平均速度为 27,700 公里/小时(17,200 英里/小时),每天完成 15.7 个轨道。该站是作为一部分发射的苏联的载人航天计划努力维持一个长期的太空研究前哨,在苏联解体后,由新的俄罗斯联邦航天局 (RKA) 运营。结果,车站的大部分乘客都是苏联人。通过国际合作,如 Intercosmos、Euromir 和 Shuttle-Mir 计划,该站可供来自多个亚洲、欧洲和北美国家的太空旅行者使用。在资金被切断后,和平号于 2001 年 3 月脱离轨道。 2001 年,前 RKA 总干事尤里·科普特夫估计和平号计划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成本为 42 亿美元(包括开发、组装和轨道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