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 年的恐慌:纽约市银行倒闭,失业率达到创纪录水平。

1837 年的恐慌是美国的一场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场持续到 1840 年代中期的大萧条。利润、物价和工资下降,向西扩张停滞,失业率上升,悲观情绪盛行。

恐慌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西方的投机性借贷行为、棉花价格的大幅下跌、土地泡沫的破灭、国际货币流动以及英国的限制性借贷政策都是因素。缺乏中央银行来监管财政事务,杰克逊总统通过不延长美国第二银行的章程确保了这一点,这也是关键。 1837 年初的这种不景气的经济导致投资者恐慌——随之而来的是银行挤兑——这就是危机的名称。 1837 年 5 月 10 日,当纽约市的银行用光了黄金和白银时,这种挤兑达到了顶峰。他们暂停了实物支付,并且不再以全票面值兑换商业票据。随后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崩溃。尽管在 1838 年短暂复苏,但衰退持续了大约七年。近一半的银行倒闭,企业倒闭,物价下跌,大量失业。从 1837 年到 1844 年,工资和物价的通缩很普遍。存款保险的缺乏加深了恐慌。到 1850 年,由于加州淘金热导致的物种流动增加,经济再次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