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弗兰克,德国物理学家和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生于 1882 年)

詹姆斯·弗兰克(德语发音:[ˈdʒɛɪ̯ms ˈfʁaŋk](听);1882 年 8 月 26 日 - 1964 年 5 月 21 日)是一位德国物理学家,与古斯塔夫·赫兹 (Gustav Hertz) 一起获得了 192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他们发现了支配电子影响的定律在一个原子上”。他于 1906 年完成了博士学位,并于 1911 年在柏林的弗雷德里克威廉大学获得了资格,在那里他任教至 1918 年,并获得了非凡教授的职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德国军队担任志愿者。1917 年,他在一次毒气袭击中受重伤,并被授予一等铁十字勋章。

Franck 成为 Kaiser Wilhelm Gesellschaft 物理化学物理部门的负责人。 1920年,弗兰克成为哥廷根大学实验物理教授和第二实验物理研究所所长。在那里,他与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Max Born 一起研究量子物理学。他的工作包括弗兰克-赫兹实验,这是对原子玻尔模型的重要确认。他促进了女性在物理学领域的事业,特别是 Lise Meitner、Hertha Sponer 和 Hilde Levi。

1933 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后,弗兰克辞去职务,以抗议解雇同行学者。在他于 1933 年 11 月离开德国之前,他协助弗雷德里克林德曼帮助被解雇的犹太科学家在海外寻找工作。在丹麦的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工作一年后,他移居美国,在巴尔的摩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作,然后芝加哥大学。在此期间,他对光合作用产生了兴趣。

弗兰克在二战期间作为冶金实验室化学部主任参加了曼哈顿计划。他还是原子弹政治和社会问题委员会主席,该委员会以编制弗兰克报告而闻名,该报告建议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不要在日本城市使用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