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
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希腊军队根据穆德罗斯停战协议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语:stanbul'un gali;1918 年 11 月 13 日至 1923 年 10 月 4 日)奥斯曼帝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支法国军队于 1918 年 11 月 12 日进入这座城市,第二天英国军队也进入了这座城市。意大利军队于 1919 年 2 月 7 日在加拉塔登陆。盟军在伊斯坦布尔现有师的基础上占领了一些地区,并于 1918 年 12 月初成立了盟军军事管理机构。占领有两个阶段:根据停战协定的初始阶段让位1920 年根据《斯维尔条约》作出更正式的安排。最终,1923 年 7 月 24 日签署的洛桑条约导致了占领的结束。盟军的最后一支部队于 1923 年 10 月 4 日离开该市,由 kr Naili Pasha(第 3 军)指挥的安卡拉政府的第一支部队于 1923 年 10 月 6 日举行仪式进入该市,该仪式被标记为伊斯坦布尔解放日(土耳其语:stanbul'un Kurtuluu),每年都会在其周年纪念日进行纪念。1918 年,这座城市自 1453 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以来首次易手。随着对士麦那的占领,它激发了土耳其民族运动的建立,导致了土耳其独立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或协约国是由法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日本和美国领导的国家联盟,反对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及其殖民地的同盟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到 20 世纪头十年末,欧洲主要大国在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之间分裂。三国协约国由法国、英国和俄罗斯组成。三国同盟最初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但意大利在 1914 年保持中立。随着战争的进行,每个联盟都增加了新的成员。日本于 1914 年加入协约国,在战争开始时宣布中立后,意大利也于 1915 年加入协约国。“盟国”一词比“协约国”更广泛使用,尽管法国、英国、俄罗斯的主要盟国、意大利和日本有时也被称为五国协约。为盟国而战的国家所管理的殖民地也是英属印度、法属印度支那和日本朝鲜等协约国的一部分。
美国于 1917 年(俄罗斯退出冲突的同一年)作为“联合大国”而非官方盟友加入。其他“联系成员”包括塞尔维亚、比利时、黑山、阿西尔、内志和哈萨、葡萄牙、罗马尼亚、汉志、巴拿马、古巴、希腊、中国、暹罗(现泰国)、巴西、亚美尼亚、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海地、利比里亚、玻利维亚、厄瓜多尔、乌拉圭和洪都拉斯。在巴黎和会上签署的条约承认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和美国为“主要同盟国和相关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