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 年的五大湖风暴是有史以来袭击湖泊的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摧毁了 19 艘船只并造成 250 多人死亡。

1913 年的五大湖风暴(历史上称为“大打击”、“淡水狂暴”和“白色飓风”)是一场具有飓风强度的暴风雪,摧毁了美国中西部的五大湖盆地和1913 年 11 月 7 日至 10 日,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风暴在 11 月 9 日最为强大,在五个五大湖中的四个,尤其是休伦湖上,重创并倾覆了船只。

这场风暴是有记录以来袭击湖泊的最致命和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超过250人遇难。航运受到重创; 19艘船被毁,19艘搁浅。损失了约 100 万美元、重约 68,300 吨的货物——包括煤炭、铁矿石和谷物。风暴影响了许多城市,包括:明尼苏达州德卢斯 - 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和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共下雪 22 英寸(56 厘米),风速高达 79 英里/小时(127 公里/小时),瘫痪数日。

温带气旋起源于两个由湖泊相对温暖的水域推动的主要风暴锋——一个称为“十一月大风”的季节性过程——汇聚。它产生了时速 90 英里(140 公里/小时)的阵风,估计超过 35 英尺(11 米)高的海浪,以及白雪皑皑的暴风雪。超过飓风强度的风在五大湖的四个区域上空长时间出现,产生了非常大的海浪。五大湖的大面积提供了数百英里的风量(给定风无阻碍地吹过的水的长度),从而形成巨大的波浪。众所周知,五大湖上会出现流氓波浪,包括由一些五大湖垂直海岸的反射增强的波浪。五大湖(尤其是较浅的)的波浪比海洋上的波浪更陡峭、更紧密,从而缩短了波浪之间的恢复时间。与海洋相比,五大湖的机动“海上空间”也更少,而且离海岸更近,这使得船只更难经受风暴。

美国气象局未能预测风暴的强度,准备和传达预测的过程很慢。这些因素促成了风暴的破坏性。同时代的天气预报员没有足够的数据、通信、分析能力和对大气动力学的了解来预测风暴。他们无法预测风向,而这对于船舶避免或应对风暴影响的能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