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S Emden 在 Cocos 战役中被 HMAS 悉尼号击沉。
科科斯海战是 1914 年 11 月 9 日发生的单船行动,当时澳大利亚轻巡洋舰 HMAS 悉尼(在约翰·格洛索普的指挥下)对德国轻巡洋舰 SMS Emden 对方向岛通信站的攻击作出回应(由卡尔·冯·米勒指挥)。
在德国东亚分舰队从东南亚撤退后,埃姆登留下来充当商业袭击者。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这艘德国巡洋舰在槟城俘获或击沉了 25 艘民用船只,炮击了马德拉斯,并摧毁了两艘盟军战舰。 11 月初,冯·米勒决定攻击位于科科斯(基林)群岛方向岛的通讯站,以阻碍盟军的通讯并阻挠对他的船只的搜索。大约在同一时间,一支载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士兵的欧洲运输车队从西澳大利亚的奥尔巴尼出发,墨尔本皇家海军舰艇、悉尼皇家海军舰艇、牛头怪号和日本战列巡洋舰伊吹护航。
11 月 89 日夜间,埃姆登号抵达岛屿,并在 06:00 左右派出一支队伍上岸,以禁用方向岛上的无线和有线传输站。该站能够在关闭之前发送求救信号。墨尔本收到消息,下令悉尼展开调查。这艘澳大利亚船于 09:15 抵达方向岛,发现并被 Emden 发现;两艘船都做好了战斗准备。埃姆登在 09:40 开火,令悉尼上的人感到惊讶,因为射程超出了英国情报部门认为埃姆登的能力。这艘德国战舰被击中数次,但在悉尼号以更强大的主炮开战之前,未能对澳大利亚巡洋舰造成致残性伤害。 11时20分,冯·米勒下令撤离北基林岛受损严重的埃姆登海滩。澳大利亚军舰破门追击自沉自沉的矿工 Buresk,于 16:00 返回北基林岛。此时,埃姆登的战旗还在飞行,格洛索普在没有响应降下旗的指令后,下令向搁浅的巡洋舰进行两次齐射。悉尼奉命查明发射站的状态,但第二天又回来为德国人提供医疗援助。
在埃姆登号的船员中,有 134 人遇难,69 人受伤,而悉尼号上只有 4 人遇难,16 人受伤。德国幸存者被带到澳大利亚巡洋舰上,其中大部分于 11 月 12 日被转移到辅助巡洋舰俄罗斯皇后号上。悉尼在科伦坡重新加入了部队车队,然后将剩余的战争分配到北美和西印度群岛站,然后是英国大舰队。冯姆勒和他的一些军官被关押在马耳他,其余的德国人员被送往澳大利亚的战俘营。岸边的另外 50 名德军人员在悉尼到达之前无法救出,他们征用了一艘纵帆船并逃离了方向岛,最终抵达君士坦丁堡。该地区最后一艘德国战舰的失败使英国皇家军舰得以部署到其他战区,并且运兵船能够在澳大利亚和中东之间无人护航,直到 1917 年重新开始袭击活动。
SMS Emden(“陛下的船 Emden”)是德累斯顿级轻型巡洋舰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成员,为德国帝国海军(Kaiserliche Marine)建造。她以埃姆登镇命名,于 1906 年在但泽的 Kaiserliche Werft(帝国造船厂)安放。船体于 1908 年 5 月下水,并于 1909 年 7 月完工。她有一艘姊妹船德累斯顿号。与之前的柯尼斯堡级巡洋舰一样,埃姆登号配备了 10 门 10.5 厘米(4.1 英寸)火炮和两个鱼雷发射管。
Emden 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驻扎在青岛的德国东亚中队度过,该中队位于中国的胶州湾租界。 1913 年,卡尔·冯·穆勒 (Karl von Müller) 接管了这艘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埃姆登俘获了一艘俄罗斯轮船,并将其改装为商业掠夺者科莫兰号。埃姆登重新加入了东亚分舰队,然后被分队在印度洋进行独立袭击。这艘巡洋舰在该地区运行了近两个月,并俘获了近两打船只。 1914 年 10 月 28 日,埃姆登对槟城发动突袭;在随后的槟城战役中,她击沉了俄罗斯巡洋舰 Zhemchug 和法国驱逐舰 Mousquet。
穆勒随后带着埃姆登突袭了科科斯群岛,在那里他派遣了一支水手分遣队来摧毁英国的设施。在那里,埃姆登号于 1914 年 11 月 9 日遭到澳大利亚巡洋舰 HMAS Sydney 的袭击。这艘更强大的澳大利亚舰艇迅速造成严重破坏,并迫使 Müller 将他的船搁浅以避免沉没。在 376 名船员中,有 133 人在战斗中丧生。大多数幸存者被俘虏;由 Hellmuth von Mücke 率领的登陆队征用了一艘旧纵帆船并最终返回德国。埃姆登号的沉船很快被波浪作用摧毁,并在 1950 年代被拆解为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