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派领袖巴希尔·希哈布二世向奥斯曼帝国投降,后来被流放至马耳他。
Emir Bashir Shihab II(阿拉伯语:)(也拼写为“Bachir Chehab II”;17671850 年 1 月 2 日)是 19 世纪上半叶统治奥斯曼黎巴嫩的黎巴嫩埃米尔。他出生于从逊尼派伊斯兰教(前任什叶派埃米尔的宗教)皈依的什叶派家族的一个分支,是黎巴嫩山酋长国唯一的马龙派统治者。
马龙派教徒(阿拉伯文:الموارنة;叙利亚文:RR̈RRR)是一个原产于中东黎凡特地区的民族宗教基督教团体,其成员信奉叙利亚马龙派教会。最大的马龙派教徒居住在黎巴嫩的黎巴嫩山附近。马龙派教会是与教皇和天主教会完全共融的东方天主教自有特殊教会,根据东方教会教规法典享有自治权,是与教皇和天主教会完全共融的十几个教堂之一圣座。
马龙派教徒的名字来源于叙利亚基督教圣徒马龙,他们的一些追随者从他们以前在安条克地区附近的居住地迁移到黎巴嫩山地区,并建立了叙利亚马龙派教会的核心。黎巴嫩的基督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圣经经文声称彼得和保罗向腓尼基人传福音,他们隶属于古代安提阿宗主教区。在异教持续存在的地方,尤其是在黎巴嫩山的山顶据点,基督教在黎巴嫩的传播非常缓慢。圣马龙派出常被称为黎巴嫩使徒的 Cyrrhus 的亚伯拉罕,将黎巴嫩仍然很重要的异教徒人口转变为基督教。在圣亚伯拉罕在那里传教之后,该地区的居民将阿多尼斯河改名为亚伯拉罕河。
早期的马龙派教徒是希腊化的闪米特人,他们是拜占庭叙利亚人,讲希腊语和叙利亚语,但与君士坦丁堡和安条克讲希腊语的民众认同。在穆斯林征服黎凡特之后,他们能够在黎巴嫩山及其海岸线保持独立地位,保留他们的基督教,甚至直到 19 世纪才保留着独特的西方阿拉姆语。一些马龙派教徒争辩说他们是马尔代特人的血统,尽管大多数历史学家都否认这一说法。 20 世纪初,大规模移民到美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饥荒导致大约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死亡,即 1860 年黎巴嫩山内战和 1975-90 年间的黎巴嫩内战大大减少了他们在黎凡特的人数;然而,今天的马龙派教徒占现代黎巴嫩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虽然集中在黎巴嫩,但马龙派教徒也出现在邻近的黎凡特,以及在美洲、欧洲、澳大利亚和非洲的黎巴嫩侨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叙利亚马龙派教会在安提阿宗主教的领导下,在几乎所有马龙派基督徒社区居住的国家都有分支机构,包括黎凡特和黎巴嫩侨民。
18世纪初,马龙派天主教徒和德鲁兹派通过黎巴嫩山穆塔萨里法特被称为“马龙派-德鲁兹派二元论”的统治和社会制度建立了现代黎巴嫩。所有黎巴嫩总统都是马龙派教徒,这是作为国家公约一部分的传统的一部分,根据该公约,总理历来是逊尼派穆斯林,国民议会议长历来是什叶派穆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