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退出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法语:Socit des Nations [ssjete de nsj])是第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使命的全球性政府间组织。它由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和会于 1920 年 1 月 10 日成立。主要组织于 1946 年 4 月 20 日停止运作,但其许多组成部分已搬迁到新的联合国。
联盟的主要目标在其盟约中有所规定。它们包括通过集体安全和裁军防止战争,通过谈判和仲裁解决国际争端。它关注的其他问题包括劳动条件、对当地居民的公正待遇、人口和毒品贩运、武器贸易、全球健康、战俘以及对欧洲少数民族的保护。国际联盟盟约于 1919 年 6 月 28 日作为凡尔赛条约的第一部分签署,并于 1920 年 1 月 10 日与条约的其余部分一起生效。国际联盟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于1920 年 1 月 16 日,联盟大会的第一次会议于 1920 年 11 月 15 日举行。1919 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因其作为联盟的主要建筑师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同盟背后的外交理念代表了与前百年的根本转变。联盟缺乏自己的武装力量,依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盟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是执行委员会的常任理事国)来执行其决议、遵守经济制裁或在需要时提供军队.列强常常不愿意这样做。制裁可能会伤害联盟成员,因此他们不愿遵守。在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期间,当同盟指责意大利士兵瞄准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医疗帐篷时,贝尼托·墨索里尼回应说:“当麻雀大叫时,同盟很好,但当老鹰掉下来时,则完全不行。 “从 1934 年 9 月 28 日到 1935 年 2 月 23 日,它最大程度地有 58 名成员。在 1920 年代取得了一些显着的成功和一些早期的失败之后,联盟最终证明无法在 1930 年代阻止轴心国的侵略。该组织的公信力因美国从未加入该联盟而苏联加入较晚并在入侵芬兰后很快被驱逐出境而受到削弱。德国退出了联盟,日本、意大利、西班牙和其他国家也退出了联盟。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明国际联盟未能实现其主要目的。它在被废除之前一直处于非活动状态。联赛持续了26年;联合国(UN)于 1946 年取而代之,并继承了由联盟创立的几个机构和组织。
当前的学术共识认为,尽管国际联盟未能实现其世界和平的最终目标,但它确实设法为在全球范围内扩大法治开辟了新道路;加强集体安全的概念,让小国有发言权;通过其众多的委员会和委员会,帮助提高人们对流行病、奴隶制、童工、殖民暴政、难民危机和一般工作条件等问题的认识;并为新形式的国家地位铺平了道路,因为授权制度将殖民列强置于国际观察之下。大卫肯尼迪教授将联盟描述为国际事务“制度化”的独特时刻,与一战前的法律和政治方法相反。
德国(德语:Deutschland,发音为[ˈdɔʏtʃlant](听)),正式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中欧的一个国家。它是仅次于俄罗斯的欧洲第二人口大国,也是欧盟人口最多的成员国。德国位于北部的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南部是阿尔卑斯山。它占地 357,022 平方公里(137,847 平方英里),在其 16 个组成州内拥有超过 8300 万人口。德国北与丹麦接壤,东与波兰和捷克共和国接壤,南与奥地利和瑞士接壤,西与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接壤。该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柏林,其金融中心是法兰克福;最大的市区是鲁尔区。
自古典时代以来,各种日耳曼部落就居住在现代德国的北部地区。在公元 100 年之前,有一个名为 Germania 的地区被记录在案。在 10 世纪,德国领土形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部分。在 16 世纪,德国北部地区成为新教改革的中心。 1806年拿破仑战争和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德意志邦联于1815年成立。1871年,德国成为一个民族国家,大部分德意志国家统一为普鲁士主导的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 1918-1919 年的德国革命之后,帝国被半总统制的魏玛共和国取代。
1933 年纳粹夺取政权导致了独裁政权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大屠杀。二战欧洲结束和盟军占领时期后,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俗称西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盟的创始成员,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共产主义东方集团国家和华沙条约的成员。共产主义垮台后,德国统一见证了前东德各州于 1990 年 10 月 3 日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为联邦议会制共和国。
德国是一个经济强国;它拥有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按名义 GDP 计算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第五大经济体。作为多个工业、科技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它既是世界第三大商品出口国,也是进口国。作为一个在人类发展指数上排名很高的发达国家,它提供社会保障和全民医疗保健系统、环境保护和免学费的大学教育。德国是联合国、北约、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和经合组织的成员。它拥有第三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