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宗教战争:持续了 14 个月的拉罗谢尔围城战以胡格诺派的投降而告终。
拉罗谢尔围城战(法语:Le Sige de La Rochelle,或有时是 Le Grand Sige de La Rochelle)是 162728 年法国路易十三的法国皇室军队与拉罗谢尔的胡格诺派之间发生战争的结果。标志着法国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斗争的高潮,并以国王路易十三和天主教徒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法国宗教战争是 1562 年至 1598 年间法兰西王国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派(改革宗/加尔文派新教徒)之间的长期战争和民众骚乱。据估计,在此期间有 300 万人死于暴力、饥荒、或疾病在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最致命的宗教战争中(仅被夺去八百万人生命的三十年战争所超越)。大部分冲突发生在亨利二世的遗孀凯瑟琳·德·美第奇王太后法国,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力。它还涉及争夺法国王位继承权的强大贵族家族之间的王朝权力斗争:富有、野心勃勃、热心天主教的吉斯公爵家族(洛林家族的一个军校学生分支,声称是查理曼大帝的后裔)和他们的盟友法国警察安妮·德·蒙莫朗西(Anne de Montmorency)(即法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与不太富裕的孔代家族(波旁家族的一个分支),王位继承中的血统王子他们同情加尔文主义。外国盟友向双方提供了资金和其他援助,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和萨伏伊公国支持吉塞斯,英国支持由孔代家族和新教纳瓦拉王后兼安托万·德的妻子珍妮·德阿尔布雷特领导的新教一方波旁,旺多姆公爵和纳瓦拉国王,和他们的儿子,纳瓦拉的亨利。
温和派,主要与法国瓦卢瓦君主制及其顾问有关,试图平衡局势并避免公开流血。这个被贬义为政治的团体将他们的希望寄托在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维持秩序与和谐的能力上。与亨利二世和他父亲弗朗西斯一世之前的强硬政策相反,他们开始逐步向胡格诺派让步。至少在最初,一位最著名的温和派是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 (Catherine de' Medici)。然而,凯瑟琳后来加强了她的立场,在 1572 年圣巴塞洛缪节大屠杀发生时,她站在了吉斯一边。这一关键的历史事件涉及国家控制的彻底崩溃,导致一系列骚乱和大屠杀,天主教暴徒在数周内在整个王国杀死了 5,000 至 30,000 名新教徒。
到 1598 年冲突结束时,法国王位继承人、新教徒纳瓦拉的亨利皈依天主教并加冕为法国亨利四世。同年,他颁布了南特敕令,赋予胡格诺派大量权利和自由。他的皈依并没有结束天主教对新教徒或对他个人的敌意,他最终被一名天主教极端分子谋杀。宗教战争威胁到君主制的权威,在凯瑟琳的三个儿子和最后的瓦卢瓦国王弗朗西斯二世、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的统治下,君主制已经很脆弱。这在他们的波旁继承者亨利四世统治下发生了变化。南特敕令于 1685 年晚些时候被法国路易十四的枫丹白露敕令撤销。亨利四世的治理和选拔能干的行政人员留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稳定和相对经济繁荣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