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北方战争:荷兰共和国海军在海峡之战中击败了瑞典人。

海峡之战是一场海军交战,于 1658 年 11 月 8 日(O.S.)在第二次北方战争期间发生,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以北的海峡或雷桑德附近。瑞典入侵了丹麦,瑞典国王查理十世的军队包围了哥本哈根。荷兰舰队被派去阻止瑞典控制海峡两岸,从而控制进入波罗的海及其贸易的通道。

荷兰人在雅各布·范·瓦森纳·奥布丹中将的指挥下,埃格伯特·巴塞洛梅乌斯·科尔特纳担任船长,他曾航行到波罗的海支援丹麦,拥有 41 艘船,配备 1413 门火炮,而瑞典人则在海军上将卡尔·古斯塔夫的指挥下弗兰格尔,拥有 45 艘船,配备 1838 门火炮。荷兰人被分成三个中队,而瑞典人将他们的船分成四个。由于北风逆风,七艘拥有约 280 门火炮的丹麦船只无法协助他们的荷兰盟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Obdam 最初收到了来自高级退休人员 Johan de Witt 的书面指示,这对 Obdam 来说非常复杂和困惑。他要求再次“用三个词”向他下达命令,德威特用一句话回答:“拯救哥本哈根,并打脸任何试图阻止它的人”。 “任何人”指的是英国人,其强大的舰队最近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中击败了荷兰人;导致荷兰人怀疑在场的英国舰队可能会帮助瑞典人,尽管英国人只是从远处观察战斗,与任何一方都没有结盟。瑞典人进攻猛烈,但未能占上风,主要是因为接近的荷兰人掌握了天气计。荷兰人迫使瑞典舰队结束对丹麦首都的封锁,让荷兰武装运输船为其补给,最终迫使查尔斯完全放弃了围攻。

与一艘荷兰船相比,瑞典人在行动中损失了五艘船,但是,其余的盟军船只受损更严重。此外,考虑到瑞典海军的人员损失略少; 1,200 人与 1,400 人相比(439 人阵亡,269 人被俘,盟友受伤略多于 650 人),这场战斗被认为是战术平局。然而,从战略上讲,这是盟军的一次重大胜利。

第二次北方战争(1655-60),也是第一次或小北方战争)发生在瑞典与其对手波兰立陶宛联邦(1655-60)、俄罗斯沙皇国(1656-58)、勃兰登堡-普鲁士(1657)之间–60)、哈布斯堡王朝 (1657–60) 和丹麦-挪威 (1657–58 和 1658–60)。荷兰共和国对瑞典发动了一场非正式的贸易战,并于 1655 年夺取了新瑞典的殖民地,但并未被承认为波兰-丹麦联盟的一部分。

1655年,瑞典的查理十世·古斯塔夫入侵并占领了波兰西部——立陶宛,其东半部已被俄罗斯占领。瑞典的快速推进在波兰被称为瑞典大洪水。立陶宛大公国成为瑞典封地,波兰立陶宛正规军投降,波兰国王约翰二世卡西米尔瓦萨逃往哈布斯堡王朝。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弗雷德里克威廉最初支持皇家普鲁士的庄园,但与瑞典结盟以换取普鲁士公国作为瑞典封地。 1656 年,约翰二世卡西米尔瓦萨利用新教占领下罗马天主教人口的受伤害的宗教感情并组织波兰立陶宛军事领导人在 Tyszowce 同盟中收复失地。俄罗斯利用瑞典的挫折,向瑞典宣战并推动进入立陶宛和瑞典利沃尼亚。

查理十世古斯塔夫随后授予弗雷德里克威廉普鲁士公国的全部主权以换取军事援助,并在拉德诺特条约中与从东南入侵波兰-立陶宛的特兰西瓦尼亚乔治二世拉科齐结盟。约翰二世瓦萨在哈布斯堡的利奥波德一世找到了一个盟友,他的军队从西南部进入波兰-立陶宛。这引发了丹麦的弗雷德里克三世于 1657 年初入侵瑞典大陆,试图在瑞典忙于其他地方的时候解决托斯滕森战争的旧仇。勃兰登堡在被波兰国王授予普鲁士公国的全部主权后离开了与瑞典的联盟。

弗雷德里克三世对瑞典的战争让查理十世古斯塔夫有理由放弃波兰-立陶宛的僵局,转而与丹麦作战。 1657/58 年冬天,他率军向西行进并危险地穿越冰冻的海峡后,在丹麦群岛上让毫无准备的腓特烈三世大吃一惊,迫使他投降。在罗斯基勒条约中,丹麦不得不放弃现在瑞典南部的所有丹麦省份。与此同时,反瑞典的盟友消灭了特兰西瓦尼亚军队,波兰军队蹂躏了瑞典波美拉尼亚。

1658 年,查理十世古斯塔夫决定,与其返回瑞典在波兰-立陶宛的剩余据点,不如再次进攻丹麦。这一次,丹麦顶住了进攻,反瑞典盟友将查理十世古斯塔夫追到日德兰半岛和瑞典波美拉尼亚。整个 1659 年,瑞典一直在保卫她在丹麦和波罗的海南部海岸的据点,而盟军却收效甚微,双方通过谈判达成了和平。当查理十世古斯塔夫于 1660 年 2 月去世时,他的继任者于 4 月与波兰立陶宛、哈布斯堡和勃兰登堡签订了奥利瓦条约,并于 5 月与丹麦签订了哥本哈根条约。瑞典将保留她从罗斯基勒获得的大部分收益,普鲁士公国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否则,各方在很大程度上回到了战前的状态。瑞典已于 1658 年与俄罗斯缔结停战协定,并于 1661 年在卡迪斯条约中达成最终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