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中日战争:日本在平壤战役中击败了清朝中国。
平壤之战(日文: ; 中文: )是第一次中日战争的第二次重大陆战。它于 1894 年 9 月 15 日在朝鲜平壤举行,由日本明治军队和清朝中国军队进行。它有时在西方文献中被称为“平阳之战”。 1894 年 8 月 4 日,在叶志超将军统帅下的 13,000 至 15,000 名中国军队抵达平壤,并对其古城墙进行了大范围的修缮,他们感到自己的优势数量和实力是安全的。防御。
1894 年 9 月 15 日,山形有友亲王的日本皇军第一军从多个方向向平壤集结,并于早上在很少有掩护的情况下直接攻击了城墙的北部和东南角。中国的防御很强大,但最终被日本人从后方意外的侧翼攻击所击败,与日本人相比,中国损失惨重。
第一次中日战争(1894 年 7 月 25 日 - 1895 年 4 月 17 日)是中国清朝与日本帝国之间的一场冲突,主要是为了争夺朝鲜朝鲜的影响力。 1895 年 2 月,在日本陆海军连续 6 个多月的胜利和威海卫港的丧失之后,清政府求和。
这场战争证明了清朝试图实现军事现代化和抵御对其主权的威胁的失败,尤其是与日本成功的明治维新相比。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首次从中国转移到日本;清朝的威望,连同中国的古典传统,遭受重大打击。韩国作为朝贡国的耻辱性损失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公众抗议。在中国国内,这场失败是由孙中山和康有为领导的一系列政治动荡的催化剂,最终导致了 1911 年的辛亥革命。
这场战争在中国俗称甲午战争(中文:甲午战争;拼音:Jiǎwǔ Zhànzhēng),指的是按照传统的天干地支的年制命名的年份(1894年)。在日本,它被称为日清战争(日语:日清戦争,赫本:Nisshin sensō)。在大部分战争发生的朝鲜,它被称为清日战争(韩语:청일전쟁;汉字:淸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