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伴随海啸的台风在香港造成约 10,000 人死亡。
海啸 ((t)soo-NAH-mee, (t)suu-; 来自日语: , lit.'harbour wave', 发音为 [tsnami]) 是水体中由一个大的位移引起的一系列波浪水的体积,通常在海洋或大湖中。水上或水下的地震、火山爆发和其他水下爆炸(包括爆炸、山体滑坡、冰川崩塌、陨石撞击和其他干扰)都有可能引发海啸。与由风或潮汐产生的正常海浪不同,海浪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产生的,海啸是由大型事件的水置换产生的。
海啸波不像正常的海底洋流或海浪,因为它们的波长要长得多。海啸最初可能不会像破浪一样出现,而是像快速上涨的潮汐。出于这个原因,它通常被称为潮汐波,尽管这种用法不受科学界的青睐,因为它可能给人一种潮汐和海啸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错误印象。海啸通常由一系列波浪组成,周期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以所谓的“波浪列车”到达。大型事件可产生数十米的波高。虽然海啸的影响仅限于沿海地区,但它们的破坏力可能是巨大的,可以影响整个海洋盆地。 2004 年的印度洋海啸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灾害之一,在与印度洋接壤的 14 个国家中至少有 23 万人丧生或失踪。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他的《公元前 5 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提出,海啸与海底地震有关,但直到 20 世纪,人们对海啸的了解仍然很薄弱,而且还有很多未知之处。当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确定为什么一些大地震不会产生海啸而其他较小的地震会产生海啸。这项正在进行的研究旨在帮助准确预测海啸穿越海洋的路径以及海啸波如何与海岸线相互作用。
台风是在北半球 180° 至 100°E 之间发展的成熟热带气旋。该地区被称为西北太平洋盆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热带气旋盆地,几乎占世界年度热带气旋的三分之一。出于组织目的,北太平洋分为三个区域:东部(北美至 140°W)、中部(140°W 至 180°)和西部(180°至 100°E)。负责热带气旋预报的区域专业气象中心 (RSMC) 位于日本,西北太平洋的其他热带气旋警报中心位于夏威夷(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菲律宾和香港。虽然 RSMC 为每个系统命名,但主要名单本身是在 18 个国家/地区每年都受到台风威胁的国家/地区协调的。在西北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由于全年都会形成热带气旋,因此没有官方的台风季节。像任何热带气旋一样,台风的形成和发展有几个主要要求:(1)足够温暖的海面温度,(2)大气不稳定,(3)对流层中低层的高湿度,(4)足够科里奥利效应形成一个低压中心,(5) 一个预先存在的低水平焦点或扰动,以及 (6) 一个低垂直风切变。虽然大部分风暴在 6 月至 11 月之间形成,但在 12 月至 5 月之间可能会出现一些风暴(尽管在此期间热带气旋形成最少)。平均而言,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数量最多,强度最高。与其他盆地一样,它们由副热带高压脊向西或西北方向引导,其中一些系统在日本附近和东部循环。菲律宾首当其冲,中国和日本受到的影响较小。然而,历史上一些最致命的台风袭击了中国。中国南方是该地区受台风影响时间最长的地区,他们的档案中有一个千年的样本。台湾收到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盆地有记录以来最潮湿的台风。然而,越南承认其台风季节从 6 月初持续到 11 月底,平均每年有四到六个台风袭击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