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掌权,结束了中国的百日维新。

百日改革或吴圩改革(繁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拼音: Wx Binf; lit. 'Reform of the Wuxu year')是一场失败的为期 103 天的全国、文化、政治和教育改革运动。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2日晚清。它由年轻的光绪皇帝和他的改革派支持者承担。改革敕令颁布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保守派反对者发动了一场政变(“1898年政变”,吴圩政变)。

慈禧太后(中文:慈禧太后;拼音:Cíxǐ Tàihòu [tsʰɨ̌.ɕì tʰâi.xôu];满语:Tsysi taiheo;原罗马字为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至1908年11月15日),满族人叶赫那拉氏,中国贵妇、妃嫔,后来的摄政王,从1861年到1908年去世,在晚清有效控制了中国政府47年。青春期被咸丰皇帝选为妃子, 1856年生下儿子载春。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小男孩成为同治皇帝,与皇帝的遗孀慈安太后一同成为同治太后。慈禧推翻了先皇任命的一群摄政王,与慈安一起摄政,后来慈安神秘地去世了。 1875 年,慈禧在其子同治帝去世后立侄为光绪帝,从而巩固了对王朝的控制。这与自 1644 年以来统治中国的清朝传统的继承规则背道而驰。

慈禧监督同治维新,一系列温和的改革帮助该政权生存到 1911 年。虽然慈禧拒绝采用西方的政府模式,但她支持技术和军事改革以及自强运动。她支持 1898 年百日维新的原则,但担心在没有官僚支持的情况下突然实施会造成破坏,日本和其他外国列强会利用任何弱点。她将她认为曾试图暗杀她的光绪皇帝因支持激进改革派而被软禁,公开处决主要改革派。义和团运动导致盟军入侵后,慈禧最初支持义和团并向侵略者宣战。随之而来的失败是一个惊人的屈辱。当慈禧从她带走皇帝的西安回到北京时,她对首都的外国人变得友好,并开始实施旨在将中国变成君主立宪制的财政和体制改革。 1908 年 11 月,慈禧和光绪皇帝相继去世,朝廷落到了满族保守派手中,一个孩子溥仪在位,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分裂严重。

国内外的历史学家都在争论她的遗产。传统上被谴责为一个冷酷的暴君,其反动政策——尽管成功地为自己的利益延长了衰弱的清朝——导致其在武昌起义中的屈辱和彻底垮台,修正主义者认为国民党和共产主义革命者将她作为无法挽救的根深蒂固的问题的替罪羊,并称赞她维护了政治秩序以及许多有效的、虽然迟来的改革——包括废除奴隶制、古老的刑罚和在她病怏怏的岁月中的古老考试制度,后者被包括新北京大学在内的机构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