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起义:华沙战役结束,有效地结束了起义。
华沙战役于 1831 年 9 月在俄罗斯帝国和波兰之间进行。在对这座城市的西部防御工事进行为期两天的袭击后,波兰的防御工事崩溃了,这座城市被疏散了。这是 183031 年波俄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也是最后一集,这场冲突更广为人知的是十一月起义。
经过近一年的激烈战斗,一支庞大的俄罗斯军队于 8 月 20 日越过维斯瓦河,围攻波兰首都。尽管不久之后围攻被部分解除并且一次成功的出击使该市与波兰其他地区之间建立了一条通讯路线,但一支庞大的俄罗斯军队仍留在维斯瓦河左岸并继续威胁该市。俄罗斯指挥官伊万·帕斯凯维奇(Ivan Paskevich)指望波兰投降,因为他的波兰同行扬·克鲁科维茨基(Jan Krukowiecki)被认为是温和政治势力的成员,愿意与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一世谈判,尼古拉一世于 1831 年 1 月被波兰王位废黜。瑟姆(波兰议会)。当一个不太和解的派系在华沙获得权力并且俄罗斯的投降提议被拒绝时,帕斯凯维奇命令他的部队向华沙的西部防御发起进攻。
进攻于 1831 年 9 月 6 日开始。俄罗斯军队袭击了沃拉郊区最强大的波兰阵地,使波兰人感到惊讶。尽管一些城墙,特别是 54 号和 56 号要塞得到了坚定的防御,但在第一天之后,波兰的外围防御线就被俄罗斯步兵和大炮突破了。第二天战斗重新开始,但这一次俄罗斯大炮已经足够接近,可以炮击城市本身的西部自治市镇。尽管双方的损失相似,但波兰当局决定不再冒险再次发生普拉加大屠杀,并下令撤离该市。 1831 年 9 月 8 日,华沙落入俄国人手中,其余的波兰军队撤退到莫德林。十一月起义很快就结束了,波兰军队的残余部队越过普鲁士和奥地利的边界,以避免被俄罗斯人俘虏。
在 19 世纪,为华沙而战成为波兰文化的标志之一,波兰浪漫主义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和朱利叶斯·索瓦茨基等人对此进行了描述。这也是肖邦革命曲调背后的主要灵感,最初被称为华沙轰炸曲调。华沙的陷落也为波兰人及其对独立的追求赢得了同情。
十一月起义(1830-31 年),也称为 1830-31 年波俄战争或立宪民主党革命,
是在被瓜分的波兰中心地带反对俄罗斯帝国的武装叛乱。起义于 1830 年 11 月 29 日在华沙开始,当时波兰国会军军事学院的年轻波兰军官在彼得·维索基中尉的领导下起义。立陶宛、白俄罗斯和右岸乌克兰的大部分人民很快加入了起义。尽管起义者在当地取得了成功,但在伊万·帕斯凯维奇(Ivan Paskevich)领导下的数量上占优势的俄罗斯帝国军队最终粉碎了起义。
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一世下令,从此俄罗斯占领的波兰将失去自治权,成为俄罗斯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沙变成了一个军事要塞,大学也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