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60

佛教—五亿信徒的宗教(信仰、理念和节日)

佛教是世界上最大的东方宗教之一。在全世界有超过5.2亿信徒,其中大多数人生活在东亚,使佛教成为继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之后的世界第四大宗教。

佛陀

佛教的建立归功于其创始人悉达多·乔达摩。这位王子出生在目前在尼泊尔共和国的蓝毗尼镇,青年时期一直在那里生活。在他母亲怀孕的时候,她在梦里看见了一个有六只象牙的大白象。婆罗门僧侣释梦说,这个孩子要么是伟大的国王,要么是圣人。悉达多的父亲显然不希望他的儿子当和尚;因此,他尽他所能不让他的儿子看见病人、老人和死者。年轻的王子对奢华和富裕的生活并不满意,他不认为金钱和财富是自己的人生目标。

终于,在悉达多二十九岁时,他走出了王宫,去寻找关于生活的问题的答案。在旅途中,他看到一位老人,他的同伴向他解释说,所有的人最终都会变老,最后死去。他又看见一个有病的人、一具枯干的尸体和一个苦行僧。眼前所见使他感到沮丧,他开始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努力克服衰老、疾病和死亡,在街上乞讨施舍。

之后,他与隐士一起练习瑜伽和冥想。悉达多擅长冥想,发现冥想时自己比在苦行和艰苦生活中更接近目标。当悉达多在一棵菩提树下沉思时,他终于得到顿悟,找到了心中所寻找的指引:救赎之路是在节俭与富裕之间。由此,他开始宣讲他的教义。

佛教信仰

佛教与印度教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佛教也有轮回转世的教义,不过,在佛教中,人们认为这一辈子多施善行,会得到奖赏,下一辈子会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做坏事的人则会得到惩罚,下辈子会非常凄苦。

佛教的救赎之路是要经过苦难的,相信活着就是苦难,而这种苦难的根源就是对生命的依恋(贪嗔痴)。只有放弃对生活的执著和一切有关的自私,以及对欲望的追逐,才能消除这种痛苦和苦难。

佛教经书

佛教的经书是在佛陀去世500年后写的,但只有原稿散落的碎片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流传到了现在。这些佛教书籍被称为《三藏圣典》,包含佛陀和他的弟子之间的原始对话、僧侣的组织和道德课,还有一些对深刻的哲学和教条的讨论。

节日和佛教

卫塞节

卫塞节

“卫塞节”(Vesak)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叫做佛诞或浴佛节,这是对佛陀的出生、成道觉悟、逝世的伟大庆祝。节日时间是在卫塞月的满月,通常是四月、五月或六月。斯里兰卡在1950年的这一天举行了大型佛教会议,以作庆祝。

在庆典中,佛教徒聚集在寺庙前,举起佛教旗帜,吟诵经文。人们将鲜花、香和蜡烛放在主的脚下,戒荤食素,不伤生灵。
 

万佛节

万佛节

万佛节是一个盛大的佛教节日,在农历三月的满月日庆祝。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佛陀与1250名早期弟子的会面,那时,佛陀向他们讲道,并向他们透露他将在三个月内死去。

佛教徒会在节日前一天彻底打扫自己的家,然后在节日当天点上蜡烛,献上祭品,诵读宗教经文。人们认为这样可以积善行德,避免交合、饮酒,午后不可饮食。
 

阿莎叻哈普差节

阿莎叻哈普差节

阿莎叻哈普差节(Asalha Puja),在泰历8月15日,纪念佛陀得遇五个门徒并向他们讲道,宣讲救赎和顿悟之道。

在这个节日,信徒们会点燃蜡烛和灯笼,前往寺庙,读经文,听布道,向法师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