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 O,原子序数为 8。它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属元素族的一员,是一种高反应性非金属,也是一种氧化剂,很容易与大多数元素以及其他化合物形成氧化物。氧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仅次于氢和氦,是宇宙中第三丰富的元素。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元素的两个原子结合形成分子氧,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双原子气体,分子式为 O2。双原子氧气目前占地球大气的 20.95%,尽管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生了很大变化。氧气以氧化物的形式几乎构成了地壳的一半。生物体内的许多主要有机分子类别都含有氧原子,例如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动物壳的主要成分无机化合物也是如此、牙齿和骨头。大多数生物体的质量是氧气,它是水的组成部分,是生命形式的主要组成部分。氧气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补充到地球大气中,光合作用利用阳光的能量从水和二氧化碳中产生氧气。氧气的化学反应性太强,无法在空气中保持自由元素,而无需通过活生物体的光合作用不断补充。氧气的另一种形式(同素异形体)臭氧 (O3) 强烈吸收紫外线 UVB 辐射,高海拔臭氧层有助于保护生物圈免受紫外线辐射。然而,表面上的臭氧是烟雾的副产品,因此是一种污染物。
氧气在 1604 年之前被迈克尔·森迪沃吉乌斯分离出来,但人们普遍认为该元素是 1773 年或更早在乌普萨拉的卡尔·威廉·舍勒和 1774 年在威尔特郡的约瑟夫·普里斯特利独立发现的。通常优先考虑普里斯特利,因为他的作品首先发表。然而,普里斯特利称氧气为“脱燃空气”,并不认为它是一种化学元素。氧气这个名字是由安托万·拉瓦锡于 1777 年创造的,他首先认识到氧气是一种化学元素,并正确地描述了它在燃烧中所起的作用。
氧气的常见用途包括钢铁、塑料和纺织品的生产、钢和其他金属的钎焊、焊接和切割、火箭推进剂、氧气疗法以及飞机、潜艇、航天和潜水中的生命支持系统。
约瑟夫·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1733 年 3 月 24 日 - 1804 年 2 月 6 日)是英国化学家、自然哲学家、分离主义神学家、语法学家、多学科教育家和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家,出版了 150 多部著作。历史上,他因在 1774 年通过氧化汞的热分解并分离出氧气而被认为是独立发现的。尽管瑞典化学家 Carl Wilhelm Scheele 对这一发现也有强烈的主张,但 Priestley 首先发表了他的发现。大约在 1772 年,舍勒通过加热硝酸钾、氧化汞和许多其他物质发现了它。在他的一生中,普里斯特利的可观的科学声誉在于他对碳酸水的发明、他关于电的著作以及他对几种“空气”(气体)的发现),最著名的是 Priestley 所说的“脱燃空气”(氧气)。普里斯特利捍卫燃素理论并拒绝化学革命的决心最终使他在科学界孤立无援。
普里斯特利的科学是他的神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一直试图将启蒙理性主义与基督教有神论融合在一起。在他的形而上学文本中,普里斯特利试图将有神论、唯物主义和决定论结合起来,这一项目被称为“大胆而独创”。他相信对自然世界的正确认识会促进人类进步,最终带来基督教千年。普里斯特利坚信自由和开放的思想交流,主张对宗教异议者的宽容和平等权利,这也导致他帮助在英国建立了一神论。普里斯特利出版物的争议性质,加上他对法国大革命的直言不讳的支持,引起了公众和政府的怀疑。 1791 年,在暴徒烧毁了他在伯明翰的家和教堂后,他最终被迫逃亡,先是逃到伦敦,然后逃到了美国。他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诺森伯兰郡度过了最后十年。
普里斯特利一生都是学者和教师,他还为教育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包括出版了一部关于英语语法的开创性著作和历史书籍,他准备了一些最有影响力的早期时间表。这些教育著作是普里斯特利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然而,影响最持久的是他的形而上学著作,被杰里米·边沁、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赫伯特·斯宾塞等哲学家认为是功利主义的主要来源。
17748月, 1
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发现了氧气,证实了德裔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廉·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先前发现了这种元素。
选择另一个日期
1774年发生的事件
- 313月
波士顿港口法
美国独立战争:大不列颠王国根据波士顿港口法下令关闭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港。 - 26月
驻扎法
不可容忍的行为:颁布了“驻扎法”,如果没有提供合适的住所,则允许殖民地美国的总督将英国士兵安置在无人居住的房屋、外屋、谷仓或其他建筑物中。 - 217月
Küçük Kaynarca 条约
俄土战争(1768-74 年):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签署了结束战争的库楚克凯纳尔卡条约。 - 18月
氧
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发现了氧气,证实了德裔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廉·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先前发现了这种元素。 - 19月
粉末报警器
马萨诸塞湾殖民者在不流血的火药警报中奋起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