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议定书》是一项国际条约,扩展了 1992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该公约承诺缔约国根据(第一部分)全球变暖正在发生和(第二部分)这一科学共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为的二氧化碳排放正在推动它。 《京都议定书》于 1997 年 12 月 11 日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 2005 年 2 月 16 日生效。2020 年有 192 个缔约方(加拿大从 2012 年 12 月退出该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实施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目标,即通过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降低到“防止对气候系统造成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第 2 条),从而减少全球变暖的发生。 《京都议定书》适用于附件 A 中列出的七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CO2)、甲烷 (CH4)、一氧化二氮 (N2O)、氢氟碳化物 (HFCs)、全氟化碳 (PFCs)、六氟化硫 (SF6)、三氟化氮 ( NF3)。在多哈回合的第二个履约期增加了三氟化氮。议定书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承认各国因经济发展而具有不同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因此将义务置于减少发达国家目前的排放量,因为发达国家在历史上对目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水平负有责任。
议定书的第一个承诺期从2008年开始,到2012年结束。充分参与第一个承诺期的36个国家都遵守了议定书。然而,有九个国家不得不求助于灵活性机制,为其他国家的减排提供资金,因为它们的国家排放量略高于其目标。 2007-08 年的金融危机有助于减少排放。前东欧集团国家的减排量最大,因为苏联解体减少了它们在 1990 年代初期的排放量。尽管 36 个发达国家减少了排放,但从 1990 年到 2010 年,全球排放量增加了 32%。 2012 年商定了第二个承诺期,将协议延长至 2020 年,即《京都议定书多哈修正案》,其中37 个国家制定了具有约束力的目标:澳大利亚、欧盟(及其当时的 28 个成员国,现在是 27 个)、白俄罗斯、冰岛、哈萨克斯坦、列支敦士登、挪威、瑞士和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表示可能退出《京都议定书》或不使第二轮目标的修正案生效。日本、新西兰和俄罗斯参加了京都议定书的第一轮,但在第二承诺期没有提出新的目标。其他没有第二轮目标的发达国家是加拿大(2012 年退出京都议定书)和美国(未批准)。截至 2020 年 10 月,已有 147 个州接受了多哈修正案。它于 2020 年 12 月 31 日生效,此前至少有 144 个国家接受了法定最低要求,尽管第二个承诺期在同一天结束。在作出有约束力承诺的 37 个缔约方中,有 34 个已批准。
在每年的 UNFCCC 气候变化会议框架内就 2020 年第二个承诺期结束后将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谈判。这导致 2015 年通过了《巴黎协定》,这是 UNFCCC 下的单独文书,而不是修正案京都议定书。
选择另一个日期
2005年发生的事件
- 244月
教皇本笃十六世
红衣主教约瑟夫·拉辛格(Joseph Ratzinger)就任罗马天主教会第 265 任教皇,取名为教皇本笃十六世。 - 254月
欧洲联盟
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签署加入欧盟的条约。 - 178月
以色列从加沙撤离
作为以色列从加沙撤军的一部分,定居者的第一次强制撤离开始了。 - 2410月
飓风威尔玛对佛罗里达州的影响
飓风威尔玛在佛罗里达州登陆,造成 35 人直接死亡 26 人间接死亡,并造成 $20.6B USD 的损失。 - 3010月
二战德累斯顿轰炸
重建的德累斯顿圣母教堂(二战期间在德累斯顿的燃烧弹中被毁)在经过 13 年的重建工程后重新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