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克里先或大迫害是罗马帝国对基督徒的最后一次也是最严重的迫害。 303 年,皇帝戴克里先、马克西米安、加莱里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废除了基督徒的合法权利,并要求他们遵守传统的宗教习俗。后来的法令针对神职人员,要求普遍献祭,命令所有居民向众神献祭。在高卢和不列颠帝国最薄弱的地方,只实施了第一条法令,而东部省份的迫害最为严重。不同的皇帝(加莱里乌斯在 311 年颁布了塞尔迪卡敕令)在不同时期废除了迫害法,但君士坦丁和李西纽斯的米兰敕令(313 年)传统上标志着迫害的结束。
基督徒在帝国内受到间歇性的地方歧视,但戴克里先之前的皇帝不愿颁布针对该宗教团体的一般法律。在 250 年代,在德修斯和瓦勒良统治下,包括基督徒在内的罗马臣民被迫向罗马诸神献祭,否则将面临监禁和处决,但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法令是专门针对基督教的。 260 年加利努斯即位后,这些法律被搁置。戴克里先在 284 年掌权并没有标志着帝国对基督教漠不关心的立即逆转,但它确实预示着官方对宗教少数派的态度逐渐转变。在他统治的头十五年,戴克里先清洗了基督徒军队,判处摩尼教死刑,并与公开反对基督教的人一起包围自己。戴克里先对激进政府的偏爱,加上他作为过去罗马荣耀的恢复者的自我形象,预示着罗马历史上最普遍的迫害。 302 年冬天,加莱里乌斯敦促戴克里先开始对基督徒进行全面迫害。戴克里先很警惕,并在迪迪玛向阿波罗的神谕寻求指导。神谕的答复被解读为对加莱里乌斯立场的认可,并于 303 年 2 月 23 日发起了全面迫害。
整个帝国的迫害政策的强度各不相同。加莱里乌斯和戴克里先是狂热的迫害者,君士坦提乌斯并不热心。后来的迫害法令,包括呼吁普遍牺牲,并没有在他的领域内实施。他的儿子康斯坦丁在 306 年就任皇室后,恢复了基督徒在法律上的完全平等,并归还了在迫害期间被没收的财产。在 306 年的意大利,篡位者马克森提乌斯推翻了马克西米安的继任者西弗勒斯,承诺完全的宗教宽容。加莱里乌斯于 311 年结束了东方的迫害,但他的继任者马克西米努斯在埃及、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恢复了迫害。君士坦丁和西弗勒斯的继任者利西尼乌斯于 313 年签署了米兰敕令,该敕令提供了比加莱里乌斯敕令提供的更全面的基督教接受。 Licinius 在 313 年驱逐了马克西米努斯,结束了东方的迫害。
迫害未能阻止教会的兴起。到 324 年,君士坦丁成为帝国的唯一统治者,基督教成为他最喜欢的宗教。尽管迫害导致许多基督徒死亡、折磨、监禁或错位,但帝国的大多数基督徒都避免了惩罚。然而,迫害确实导致许多教会分裂为那些服从皇权的人(传统派)和那些保持“纯洁”的人。某些分裂,如北非的多纳特派和埃及的梅利蒂安派,在迫害后长期存在。多纳特派直到 411 年后才与教会和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在迫害时代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基督徒创造了“烈士崇拜”,并夸大了迫害的野蛮程度。其他使用该时期文本和考古证据的历史学家断言,这一立场是错误的。在启蒙运动期间和之后,基督教的记载受到了批评,其中最著名的是爱德华·吉本。这可以归因于那个时期的政治反教权主义和世俗主义的基调。现代历史学家,如 G. E. M. de Ste. Croix 试图确定基督教消息来源是否夸大了戴克里先迫害的范围,但分歧仍在继续。
罗马皇帝是罗马帝国时期的统治者(从公元前 27 年授予屋大维的奥古斯都头衔开始)。皇帝在历史上使用了各种不同的头衔。通常,当一个特定的罗马人在英语中被描述为“皇帝”时,它反映了他获得的头衔 augustus(以及后来的 basileus)。另一个经常使用的头衔是凯撒,用于继承人,以及元首,最初是军事尊称。早期的皇帝也使用了princeps civitatis(“第一公民”)的头衔。皇帝经常积累共和党头衔,特别是元老、执政官和最高教皇。
皇帝统治的合法性取决于他对军队的控制和元老院的承认;皇帝通常由他的军队宣布,或由元老院授予皇帝头衔,或两者兼而有之。第一任皇帝独自统治;后来的皇帝有时会与共同皇帝一起统治,并在他们之间划分帝国的管理权。
罗马人认为皇帝的职位不同于国王的职位。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坚决拒绝承认为君主。在罗马皇帝的前三百年里,从奥古斯都到戴克里先,人们一直努力将皇帝描绘成共和国的领袖,担心与共和国之前的罗马国王有任何联系。
从戴克里先的四权改革也将帝位划分为一西一帝,直至帝国末期,帝王以公开的君主制统治,并没有保留共和的名义原则,而是形成鲜明对比。与“王”相持:虽然皇位继承一般是世袭的,但只有在军队和官僚机构都可以接受的合适人选的情况下才世袭,所以没有采用自动继承的原则。共和体制框架的要素(元老院、执政官和治安官)即使在西方帝国终结之后也得以保留。
君士坦丁大帝的统治见证了公元 330 年,Caput Mundi 从罗马迁至君士坦丁堡,即原名拜占庭。在日耳曼野蛮部落多次入侵帝国领土后,西罗马帝国于 5 世纪后期崩溃。罗穆卢斯·奥古斯都经常被认为是西方的最后一位皇帝,直到他在 476 年被迫退位,尽管朱利叶斯·尼波斯在 480 年去世之前一直保持着被东方帝国承认的头衔。尼波斯死后,东方皇帝芝诺废除了职位的划分,并宣布自己为重新统一的罗马帝国的唯一皇帝。随后从君士坦丁堡统治的东方皇帝继续称自己为“罗马人的皇帝”(后来在希腊语中为 βασιλεύς Ῥωμαίων),但在现代学术中经常被称为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 XI Palaiologos 是君士坦丁堡的最后一位罗马皇帝,于 1453 年君士坦丁堡沦陷于奥斯曼帝国期间去世。
从 629 年起,从赫拉克略开始的“拜占庭”皇帝采用了 basileus (βασιλεύς) 的君主头衔,这成为专为罗马皇帝和萨珊帝国统治者保留的头衔。其他统治者当时被称为 rēgas。除了他们的教皇职位,一些皇帝在死后被赋予了神圣的地位。随着基督教最终的霸权,皇帝开始被视为上帝选择的统治者,以及地球上基督教会的特殊保护者和领袖,尽管实际上皇帝在教会事务上的权威受到挑战。
由于土耳其征服的文化破裂,大多数西方历史学家将君士坦丁十一世视为罗马皇帝头衔的最后一个有意义的宣称者。从 1453 年起,奥斯曼苏丹使用的头衔之一是“罗马的凯撒”(土耳其语:Kayser-i Rum),这是他们头衔的一部分,直到 1922 年奥斯曼帝国结束。帝国中存在着一群声称拥有主权的罗马皇帝直到 1461 年被奥斯曼帝国征服,但自 1282 年以来他们一直使用修改后的标题。
君士坦丁堡的东方皇帝在他们统治的东方以及西方的罗马教皇和日耳曼王国都被承认和接受为罗马皇帝,直到君士坦丁六世和雅典的艾琳于 797 年登基为皇后。对于一个以自己的权利统治罗马帝国并与东方神职人员发生争执的女性,教皇将在西欧创造一个相互竞争的罗马皇帝血统,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这两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统治着神圣罗马帝国800 年和 1806 年。这些皇帝从未被君士坦丁堡的宫廷承认为罗马皇帝,他们的加冕导致了中世纪的两位皇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