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的战争(希伯来语:罗马人:MiḥemetŠešetHayamim;阿拉伯语:النكسة,罗马化:An-Naksah,Lit.'挫折'或حرب1967,Harb 1967,1967年战争'1967'),也知道如六月战争、1967 年阿以战争或第三次阿以战争,是 1967 年 6 月 5 日至 10 日以色列与主要由约旦、叙利亚和埃及组成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当时称为联合阿拉伯共和国)。
第一次阿以战争随着 1949 年停战协定的签署而结束后,以色列与其阿拉伯占多数的邻国之间的关系并未正常化。 1956年,以色列入侵埃及,引发苏伊士危机;以色列入侵的理由之一是它的目标是迫使蒂朗海峡重新开放,该海峡自 1950 年以来一直被埃及关闭,禁止所有以色列航运。以色列最终在国际压力下被迫从埃及领土撤军,但得到了保证海峡将保持开放。一支被称为联合国紧急部队(UNEF)的维和特遣队随后被部署在埃以边境,但双方之间没有达成非军事化协议。在 1967 年 6 月战争爆发前的几个月,该地区变得危险地升高。以色列重申其 1956 年后的立场,即埃及再次关闭蒂朗海峡对以色列航运将是一个明确的宣战理由。 5 月,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宣布蒂朗海峡将再次对以色列船只关闭,随后在与以色列接壤的边境动员埃及军队,驱逐了联合国紧急部队。 6 月 5 日,以色列对埃及机场发动了一系列空袭,最初声称遭到埃及袭击,但后来又表示空袭是先发制人;哪一方引发了战争的问题仍然是与冲突有关的众多争议之一。埃及军队措手不及,几乎整个埃及空军被摧毁,以色列在此过程中几乎没有损失,这使以色列获得了空中优势霸权。与此同时,以色列军队对埃及占领的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发动地面攻势,再次让埃及人措手不及。经过初步抵抗,纳赛尔下令撤离西奈半岛。以色列人继续追击撤退的埃及军队,并给他们造成了沉重的损失,并在战争的第六天征服了整个西奈半岛。约旦在战争开始前一周与埃及签订了防御条约;该协议设想,在发生战争时,约旦不会采取进攻性角色,而是会试图束缚以色列军队,以防止他们获得任何重大的领土收益。在以色列最初的空袭大约一小时后,约旦军队的埃及指挥官接到开罗的命令,对以色列发动袭击。在最初混乱的情况下,约旦人被错误地告知埃及已经成功击退了以色列的空袭。
埃及和约旦于 6 月 8 日同意停火,叙利亚于 6 月 9 日同意停火; 6 月 11 日与以色列签署了停火协议。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削弱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全部军队。这场战争导致超过 20,000 名阿拉伯士兵丧生,而以色列则损失了不到 1,000 名自己的士兵。以色列的全面成功是精心准备和实施的战略以及阿拉伯联盟糟糕的军事和政治领导和战略的结果。敌对行动停止后,以色列从叙利亚手中夺取了戈兰高地,从约旦手中夺取了约旦河西岸(包括东耶路撒冷),从埃及手中夺取了加沙地带以及整个西奈半岛。在六日战争之后的几年里,以色列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以色列的压倒性胜利羞辱了埃及、约旦和叙利亚,并导致纳赛尔耻辱地辞职。然而,在整个埃及反对他辞职的广泛抗议之后,他后来被恢复为总统。以色列胜利的速度和轻松性后来导致以色列国防军内部危险的过度自信——这是导致阿拉伯在 1973 年赎罪日战争中取得初步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那场战争也以以色列的胜利告终。六日战争造成的平民流离失所将产生长期后果,因为分别约有 280,000 至 325,000 名巴勒斯坦人和 100,000 名叙利亚人逃离或被驱逐出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