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条约,也称为柏林条约,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于 1940 年 9 月 27 日分别由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加莱亚佐·齐亚诺和萨布尔·库鲁苏在柏林签署的协议。这是一个防御性军事联盟,最终加入匈牙利(1940 年 11 月 20 日)、罗马尼亚(1940 年 11 月 23 日)、保加利亚(1941 年 3 月 1 日)和南斯拉夫(1941 年 3 月 25 日)以及德国附庸国斯洛伐克(24 1940 年 11 月)。两天后,南斯拉夫的加入在贝尔格莱德引发了一场政变。德国、意大利和匈牙利以入侵南斯拉夫作为回应。由此产生的意大利-德国附庸国,即克罗地亚独立国,于 1941 年 6 月 15 日加入该条约。
《三方条约》与《反共产国际条约》和《钢铁条约》一起,是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之间管理其关系的众多协议之一。三方条约主要针对美国。其实际效果有限,因为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的战区位于世界的对立面,而高缔约国的战略利益截然不同。因此,轴心国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它的防御性条款从未被援引过,签署该协议并没有迫使其签署国本身打一场共同战争。
南斯拉夫王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Kraljevina Jugoslavija / Краљевина Југославија;斯洛文尼亚语:Kraljevina Jugoslavija)是东南欧和中欧的一个国家,从 1918 年到 1941 年存在。从 1918 年到 1929 年,它被正式称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王国和斯洛文尼亚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Kraljevina Srba, Hrvata i Slovenaca / Краљевина Срба, Хрвата и Словенаца;斯洛文尼亚语:Kraljevina Srbov, Hrvatov in Slovencev),但“南斯拉夫”(字面意思是“南斯拉夫人的土地”)是其口语名称由于它的起源。国家的正式名称于 1929 年 10 月 3 日由国王亚历山大一世改为“南斯拉夫王国”。初步王国于 1918 年由临时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其本身由南斯拉夫的领土组成)合并而成。前奥匈帝国,包括今天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及今天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大部分地区)和巴纳特、巴奇卡和巴拉尼亚(曾是奥匈帝国境内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以及前独立的塞尔维亚王国。同年,黑山王国也宣布与塞尔维亚统一,而科索沃和瓦尔达尔马其顿地区在统一之前已成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该国由塞尔维亚王国卡拉乔尔杰维奇王朝统治,该王朝以前统治着王国从 1903 年(五月政变之后)开始,在彼得一世统治下的塞尔维亚。彼得一世成为南斯拉夫的第一位国王,直到他于 1921 年去世。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一世继位,他一直是他父亲的摄政王。他被称为“统一者亚历山大”,并于 1929 年将王国改名为“南斯拉夫”。他在 1934 年访问法国期间被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IMRO)成员弗拉多·切尔诺泽姆斯基在马赛暗杀。王冠传给了他 11 岁的儿子彼得。亚历山大的堂兄保罗一直担任摄政王,直到 1941 年彼得二世成年。在该国被轴心国入侵之前,王室同年飞往伦敦。
1941 年 4 月,该国被轴心国占领和瓜分。一个被英国承认,后来被所有盟国承认的皇家流亡政府在伦敦成立。 1944年,在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压力下,国王承认民主联邦南斯拉夫政府为合法政府。这是在 Ivan Šubašić(代表王国)和 Josip Broz Tito(代表南斯拉夫游击队)签署《维斯条约》后于 11 月 2 日建立的。
选择另一个日期
1941年发生的事件
- 173月
富兰克林·D·罗斯福
在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由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正式开幕。 - 267月
法属印度支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应对日本对法属印度支那的占领,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下令没收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 - 179月
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国防委员会颁布法令,在卫国战争面前恢复 Vsevobuch。 - 1212月
匈牙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向保加利亚宣战。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向美国宣战。印度向日本宣战。 - 1412月
泰国
二战:日本与泰国签订同盟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