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听)vee-EN-;德语:Wien [vin](听);奥巴伐利亚语:Wean [ven])是奥地利的首都、最大城市,也是奥地利九个州之一。维也纳是奥地利人口最多的城市,拥有约 200 万居民(大都市区内有 290 万,占该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是其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它是欧盟第六大城市,也是多瑙河沿岸所有城市中最大的城市。
直到 20 世纪初,维也纳是世界上最大的德语城市,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分裂之前,这座城市有 200 万居民。今天,它是仅次于柏林的第二大德语城市。维也纳是许多主要国际组织的东道国,包括联合国、欧佩克和欧安组织。这座城市位于奥地利东部,靠近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边界。这些地区在欧洲中部边境地区协同工作。与附近的布拉迪斯拉发一起,维也纳形成了一个拥有 300 万居民的大都市区。 2001 年,市中心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2017年7月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此外,维也纳因其音乐遗产而被称为“音乐之城”,贝多芬、莫扎特等许多著名古典音乐家都将维也纳称为故乡。维也纳也被称为“梦想之城”,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位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故乡。维也纳的祖先起源于早期的凯尔特人和罗马人的定居点,这些定居点转变为中世纪和巴洛克风格的城市。从维也纳古典主义时代到 20 世纪初,它作为欧洲领先的音乐中心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闻名。维也纳的历史中心拥有丰富的建筑群,包括巴洛克式的宫殿和花园,以及 19 世纪晚期的环城大道,两旁是宏伟的建筑、纪念碑和公园。维也纳以其高品质的生活而闻名。在 2005 年对 127 个世界城市的研究中,经济学人智库将该城市列为世界上最宜居城市的第一名(与温哥华和旧金山并列)。 2011 年至 2015 年间,维也纳排名第二,仅次于墨尔本。 Monocle 的 2015 年“生活质量调查”在全球 25 大“宜居城市”名单中将维也纳排在第二位。 Monocle 的 2012 年“生活质量调查”将维也纳列为世界上“最适合在其中建立基地”的 25 个城市名单中的第四位(高于 2011 年的第六位和 2010 年的第八位)。联合国人居署将维也纳列为 20122013 年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该城市在 2007 年和 2008 年的创新文化中排名全球第一,在 2014 年创新城市指数中排名全球第六(在 256 个城市中),该指数在分析了涵盖三个领域的162个指标:文化、基础设施和市场。维也纳定期举办城市规划会议,经常被城市规划者用作案例研究。 2005 年至 2010 年间,维也纳是世界上举办国际会议的第一大目的地。它每年吸引超过 680 万游客。
苏联,正式名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从 1922 年到 1991 年跨越欧亚大陆。名义上它是由多个民族共和国组成的联邦联盟;在实践中,其政府和经济一直高度集中,直到最后几年。该国是一个由苏联共产党统治的一党制国家(1990 年之前),莫斯科是其最大、人口最多的共和国俄罗斯 SFSR 的首都。其他主要城市中心是列宁格勒(俄罗斯 SFSR)、基辅(乌克兰 SSR)、明斯克(白俄罗斯 SSR)、塔什干(乌兹别克 SSR)、阿拉木图(哈萨克 SSR)和新西伯利亚(俄罗斯 SFSR)。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面积超过 22,402,200 平方公里(8,649,500 平方英里),跨越 11 个时区。
苏联起源于 1917 年十月革命,当时以弗拉基米尔·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推翻了早先取代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家族的临时政府。他们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宪法保障的社会主义国家。紧张局势升级为布尔什维克红军与整个前帝国的许多反布尔什维克势力之间的内战,其中最大的派系是白卫队。白卫队对布尔什维克和被称为“白色恐怖”的怀疑工农布尔什维克进行了暴力的反共镇压。红军扩大并帮助当地布尔什维克掌权,建立苏维埃,通过红色恐怖镇压他们的政治对手和叛逆的农民。到 1922 年,权力平衡发生了变化,布尔什维克取得了胜利,形成了苏联,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共和国统一。内战结束后,列宁政府推出了新经济政策,导致部分回归自由市场和私有财产;这导致了一段时期的经济复苏。
1924 年列宁去世后,约瑟夫·斯大林上台。斯大林镇压了共产党内部所有反对他统治的政治反对派,并开创了指令经济。结果,该国经历了一段快速工业化和强制集体化的时期,这导致了显着的经济增长,但也导致了 1932-1933 年的人为饥荒。古拉格劳教所制度也在这一时期扩大。斯大林还煽动政治妄想症并进行大清洗,通过大规模逮捕军事领导人、共产党员和普通公民等方式,将他实际和认为的反对者从党内赶走,然后将他们送往劳改营或判处死刑。
1939 年 8 月 23 日,在与西方列强建立反法西斯联盟的努力失败后,苏联与纳粹德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二战开始后,正式中立的苏联入侵并吞并了几个东欧国家的领土,包括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东部地区。 1941 年 6 月,德军入侵,开辟了历史上最大、最血腥的战区。在斯大林格勒等激烈的战斗中,苏联战争伤亡占盟军在冲突中获得对轴心国的优势的过程中的大部分伤亡。苏联军队最终占领了柏林,并于 1945 年 5 月 9 日在欧洲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红军占领的领土成为东方集团的卫星国。冷战出现在 1947 年,东方集团与西方集团对抗,后者将在 1949 年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团结起来。
1953 年斯大林去世后,在尼基塔·赫鲁晓夫的领导下发生了一段被称为去斯大林化和赫鲁晓夫解冻的时期。随着数百万农民进入工业化城市,国家迅速发展。苏联在太空竞赛中率先取得了领先地位,第一颗卫星和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以及第一个登陆另一个星球金星的探测器。在 1970 年代,与美国的关系出现了短暂的缓和,但当 1979 年苏联在阿富汗部署军队时,紧张局势又恢复了。战争耗尽了经济资源,同时美国对圣战者战士的军事援助也在升级。
在 1980 年代中期,最后一位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他的开放和改革政策进一步改革和自由化经济。目标是在扭转经济停滞的同时保护共产党。冷战在他任职期间结束,1989年,中欧和东欧的华约国家推翻了各自的马列主义政权。苏联爆发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运动。戈尔巴乔夫发起了一场公投——遭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的抵制——导致大多数参与的公民投票支持维持联邦作为一个新的联邦。 1991年8月,共产党强硬派企图发动政变。它失败了,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在应对政变方面发挥了高调的作用。主要结果是共产党被取缔。由俄罗斯和乌克兰领导的共和国宣布独立。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职。所有的共和国都是在苏联解体后作为独立的后苏联国家出现的。俄罗斯联邦(原俄罗斯SFSR)承担了苏联的权利和义务,并被公认为其在世界事务中的持续法人资格。
苏联在军事力量方面产生了许多重大的社会技术成就和创新。它拥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上最大的常备军。苏联被公认为五个核武器国家之一。它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创始常任理事国,也是欧安组织、世界工会联合会的成员,也是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的主要成员。
在解体之前,苏联在二战后的 40 年里一直保持着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地位。有时也被称为“苏维埃帝国”,它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代理人冲突和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以及科学研究特别是在空间技术和武器方面的资金资助,在中东欧和世界范围内行使霸权。
选择另一个日期
1945年发生的事件
- 232月
马尼拉
第二次世界大战: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被菲律宾和美国联合军队解放。 - 232月
波兰历史 (193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兹南的德国驻军投降。这座城市被苏联和波兰军队解放。 - 252月
火鸡
二战:土耳其向德国宣战。 - 93月
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东京的第一次夜间燃烧袭击造成的破坏与五个月后对广岛和长崎造成的破坏相当。 - 308月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盟军最高指挥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降落在厚木空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