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之战于 1683 年 9 月 12 日在维也纳附近的卡伦贝格山发生,当时这座皇城被奥斯曼帝国围攻了两个月。这场战斗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和波兰立陶宛联邦领导,均由约翰三世索别斯基国王指挥)与奥斯曼帝国及其附庸国和朝贡国进行的。这场战役标志着英联邦和神圣罗马帝国首次在军事上合作对抗奥斯曼帝国,这通常被视为历史的转折点,此后“奥斯曼土耳其人不再是基督教世界的威胁”。在随后持续到 1699 年的战争中,奥斯曼帝国几乎将整个匈牙利都输给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这场战斗由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联合部队获胜,后者仅由波兰王国的王冠(立陶宛军队的行军被推迟,他们在维也纳被解除后到达了维也纳)。维也纳驻军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的奥地利臣民、帝国军(神圣罗马帝国)恩斯特·里迪格·格拉夫·冯·斯塔亨贝格(Ernst Rdiger Graf von Starhemberg)率领。总指挥由波兰国王约翰三世·索别斯基(John III Sobieski)担任总指挥,谁领导了救援部队。
对立的军队是奥斯曼帝国及其附属国的军队,由大维齐尔梅尔齐丰卢卡拉穆斯塔法帕夏指挥。奥斯曼军队的人数约为 90,000 至 300,000 人(根据在卡拉穆斯塔法帐篷中发现的战斗顺序文件,战役开始时的初始兵力为 170,000 人)。他们于 1683 年 7 月 14 日开始围攻。奥斯曼军队包括 60 名近卫军(12,000 人的纸力)和一支由约 70,000 名士兵组成的观察部队,以及其他部队。 9 月 12 日,联合救援部队抵达后,决战发生。
历史学家认为,这场战斗标志着奥斯曼哈布斯堡战争的转折点,这是神圣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长达 300 年的斗争。在战斗结束后的 16 年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逐渐恢复并控制了匈牙利南部和特兰西瓦尼亚,这在很大程度上清除了奥斯曼军队。这场战斗以包括历史上最大的已知骑兵冲锋而闻名。
土耳其大战争(德语:Großer Türkenkrieg),也称为圣同盟战争(土耳其语:Kutsal İttifak Savaşları),是奥斯曼帝国与由神圣罗马帝国、波兰-立陶宛组成的圣同盟之间的一系列冲突、威尼斯、俄罗斯和匈牙利哈布斯堡王朝。激烈的战斗始于 1683 年,并以 1699 年《卡罗维茨条约》的签署而告终。这场战争是奥斯曼帝国的失败,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在匈牙利和波兰立陶宛联邦失去了大量领土作为西巴尔干的一部分。这场战争也很重要,因为它是俄罗斯第一次与西欧结盟。
这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与九年战争(1688-1697)重叠,后者在活跃时占据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绝大多数注意力。例如,1695 年,神圣罗马帝国各州有 280,000 名士兵在战场上,而英格兰、荷兰共和国和西班牙又专门为与法国的冲突贡献了 156,000 名士兵。在这 280,000 人中,只有 74,000 人,即大约四分之一,是针对土耳其人的;其余的人正在与法国作战。总体而言,从 1683 年到 1699 年,帝国各州平均有 88,100 人与土耳其人作战,而从 1689 年到 1697 年,他们平均有 127,410 人与法国人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