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菲菲(后来被称为飓风奥琳)是一场灾难性的热带气旋,于 1974 年 9 月在洪都拉斯造成 8,000 多人死亡,是有记录以来第三致命的大西洋飓风,仅次于 1998 年的飓风米奇和 1780 年的飓风。菲菲也是第一个没有在美国登陆的价值 10 亿美元的飓风。该系统源自 9 月 14 日的强烈东风波,稳定地向西北偏西方向穿过东加勒比海。 9 月 16 日,低气压在牙买加海岸附近增强为热带风暴菲菲。次日下午,风暴迅速增强为飓风,并于 9 月 18 日达到强度最高的 2 级飓风。菲菲保持飓风强度,在第二天登陆伯利兹之前掠过洪都拉斯北部海岸。风暴登陆后迅速减弱,于 9 月 20 日下旬成为低气压。继续向西移动,前飓风开始与东太平洋的另一个系统相互作用。
9 月 22 日早些时候,菲菲重新获得热带风暴状态,然后完全再生为一个新的热带气旋,热带风暴奥琳。 Orlene 沿着弧形路径向墨西哥前进,同时在登陆前迅速增强为 2 级飓风。风暴登陆后减弱,并于 9 月 24 日下午在墨西哥山区上空完全消散。沿途,Fifi 影响了 9 个国家,造成 8,200 多人死亡和 18 亿美元(1974 美元;2022 年 94.5 亿美元)的损失。大部分生命损失和破坏发生在洪都拉斯,飓风带来的降雨量达到 24 英寸(610 毫米)左右,引发了大范围的山洪暴发和泥石流。
在大洪水淹没该地区后,在一个城镇,一夜之间有 2,000 至 5,000 人丧生。菲菲为该地区带来了三天的持续降雨,阻碍了洪都拉斯当时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的救援工作。在附近的危地马拉,又有 200 人死于严重洪灾,使菲菲成为近 20 年来对该国影响最严重的飓风。在风暴造成的灾难性破坏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救援机构飞来紧急物资援助数十万无家可归的人。靠近洪都拉斯的国家,例如美国,设立了城市捐赠中心,向该国运送物资。为了防止风暴后疾病的传播,政府允许在尸体被发现时焚烧尸体。一天之内,多达6000具尸体被烧毁。由于极端破坏和生命损失,该名称已从大西洋飓风名称列表中退出,此后一直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