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协定(捷克语:Mnichovsk dohoda;斯洛伐克语:Mnchovsk dohoda;德语:Mnchner Abkommen)是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于 1938 年 9 月 30 日在慕尼黑签订的协议。尽管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之间存在 1924 年的同盟协议和 1925 年的军事协定,但它还是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德国领土割让给德国”,为此它也被称为慕尼黑背叛 (Mnichovsk zrada; Mnchovsk zrada )。欧洲大部分地区庆祝慕尼黑协议,该协议被提出作为防止欧洲大陆发生重大战争的一种方式。四个大国同意德国吞并名为苏台德地区的捷克斯洛伐克边境地区,那里居住着超过 300 万人,主要是德国人。阿道夫·希特勒宣布这是他在北欧的最后一个领土主张。
德国于 1938 年 9 月 17 日对捷克斯洛伐克发动了一场低强度的未宣战。作为回应,英国和法国于 9 月 20 日正式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将其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随后波兰于 9 月 21 日提出领土要求,匈牙利语,9 月 22 日。与此同时,德国军队征服了切布区和耶森克区的部分地区并短暂占领,但被其他数十个边境县击退。波兰还在其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共同边界附近集结了其军队,并于 9 月 23 日煽动了总体上没有成功的破坏活动。匈牙利也将其军队移至与捷克斯洛伐克的边界,但没有发动攻击。
1938 年 9 月 2930 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了一次紧急会议,尽管他们的代表出席了该镇或苏联(法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友),但不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在内的欧洲主要大国。很快达成了协议根据希特勒的条款,由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领导人签署。列强为安抚德国而提出的捷克斯洛伐克山区边界,不仅标志着自中世纪早期以来捷克国家与日耳曼国家之间的天然边界,而且它也是德国任何可能的进攻的主要天然障碍。苏台德地区通过重要的边境防御工事得到加强,对捷克斯洛伐克具有绝对的战略意义。
9月30日,捷克斯洛伐克屈服于德国、波兰和匈牙利的军事压力,以及英国和法国的外交压力,同意按照慕尼黑条款将领土让给德国。然后,在 10 月 1 日,捷克斯洛伐克也接受了波兰的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之后很快于 1938 年 11 月 2 日获得了第一次维也纳奖,将斯洛伐克南部和喀尔巴阡山脉南部的大部分匈牙利人居住的领土与捷克斯洛伐克分开。 1938 年 11 月 30 日,捷克斯洛伐克将斯皮和奥拉瓦地区的一小块土地割让给波兰。1939 年 3 月,纳粹傀儡国家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国宣布独立。不久之后,希特勒违背了他尊重捷克斯洛伐克完整的庄严承诺,入侵捷克并将其变成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保护国,让德国完全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剩余部分,包括其重要的军事武器库,后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入侵波兰和法国。结果,捷克斯洛伐克消失了。如今,《慕尼黑协定》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失败的绥靖行为,该术语已成为“安抚扩张主义极权国家徒劳无功的代名词”。
捷克斯洛伐克或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和斯洛伐克语:Československo,Česko-Slovensko)是中欧的一个主权国家,于 1918 年 10 月宣布脱离奥匈帝国独立。
1938 年,在《慕尼黑协定》之后,苏台德地区成为德国的一部分,而该国则将更多的领土拱手让给了匈牙利和波兰。 1939 年至 1945 年间,随着斯洛伐克宣布独立,该国不复存在,随后东部的剩余领土成为匈牙利的一部分,而在捷克领土的其余部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德国保护国被宣布。 1939年10月,二战爆发后,捷克斯洛伐克前总统爱德华·贝内斯组建流亡政府,寻求盟军的承认。
二战后,1938 年前的捷克斯洛伐克重新建立,但喀尔巴阡山脉的鲁塞尼亚除外,后者成为乌克兰 SSR(苏联共和国)的一部分。从 1948 年到 1989 年,捷克斯洛伐克是东方集团的一部分,实行指令经济。它的经济地位从 1949 年开始正式成为 Comecon 的成员,并在 1955 年的《华沙条约》中确立了其国防地位。1968 年的政治自由化时期,被称为布拉格之春,在苏联得到其他一些华沙条约的协助下,以暴力方式结束国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89 年,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府和共产主义在整个东欧结束,捷克斯洛伐克人于 1989 年 11 月 17 日在天鹅绒革命中和平废除了他们的社会主义政府,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国家价格管制被取消。 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主权国家。